有一种可能会让人觉得自己老了的情况,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那就是骨质疏松
很多人都觉得,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病,但这个病已经逐渐“年轻化”了。
实际上,骨质疏松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虽然这个病主要多发在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身上,
但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前加入这个行列了。
30岁之后,骨质疏松的开始
人体的骨骼健不健康,在临床上主要看骨量,骨量包括骨组织和骨基质的含量。
骨组织:骨矿物质(钙、磷等)
骨基质:骨胶原、蛋白质、无机盐等等
骨量从出生开始就会一直积累,
一般来说,在30岁左右时人体的骨量,会积累达到一个顶峰,就不再积累。
在达到骨量顶峰之后,骨量便会开始流失。
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骨头就像是被虫子侵蚀的树一样,中间空了。骨头的质地变松软,变脆了,也就产生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骨骼在显微镜下呈现蜂窝状,孔隙比正常健康的骨骼更大。筛孔越多,骨骼就越脆弱,更容易出现骨折。
年轻人会骨质疏松的原因
不健康的饮食、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出现,让当代年轻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大大增加。
究其原因,无非以下这几点:
1、工作比较繁忙,上下班又习惯以车代步,体力活动和锻炼时间较少;
2、饮食习惯不利于骨健康,如爱喝咖啡、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这类饮料的过多摄入会增加钙从尿液中排出,降低骨质量;
3、注重防晒美白的年轻人,户外活动偏少,日晒不足,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就无法满足骨健康的需要;
4、挑食、偏食、饮食习惯不合理和不适当的减肥方法,均可引起制造骨骼的原料缺乏,造成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表现
患病较轻的骨质疏松患者,开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很对症状——
1、感觉没有力气
容易疲劳,负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负重。
2、痛
以腰背疼痛多见,也会出现全身骨痛。疼痛多为弥散性,没有固定的痛点。
3、骨折
即脆性骨折,据统计,有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会遇到这类症状。
在日常活动中可能绊一跤,骨折了;侧个腰,就骨折了;咳个嗽,肋骨震断……
4、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情况严重的,会出现让人变矮、驼背等脊柱变形的情况,甚至还会影响心肺功能。
预防骨流失,该怎么做?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据统计,骨质疏松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超过50%。
骨质疏松带来的伤痛和不便,让患者们苦不堪言。
所以,趁年轻,注意积累骨量,我们积累的骨骼峰值量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会越晚,程度也越轻。
同时,年纪大了之后,也要注意骨的流失情况。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1、补钙
每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注意钙的摄入量。
除了每天喝牛奶以外,也要从其他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中获得钙,如虾皮、麻酱、黑芝麻、海带、大豆及其制品、蛋黄、海米、核桃等。
2、补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如果缺乏维生素D,补再多钙也吸收不了。而有这么一个天然获得维生素D的方式,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晒太阳。
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除了多晒太阳,靠营养补充剂或者食补也都可以获得维生素D。
3、调整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日常多去户外锻炼锻炼,适量的运动和光照对骨骼健康又好处。
一般人从 30 岁开始,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开始出现一系列退化,骨骼也不例外,女性发生得会更快。
所以预防骨质疏松要趁早,从饮食、运动开始调整,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任何疾病,都很重要。
到了 45 岁左右,建议可以查一下骨密度,之后可以每 10 年查一次。
所以,开始动起来,养养骨头,别年纪尚轻,骨龄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