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络上兴起一场倒鸡汤运动。一时间,我也扛起大旗加入其中,说起来,我也算是喝着鸡汤长大的一代。每每读到一些鸡汤文字,便如打了鸡血一般,仿佛任何问题都已不是问题,任何阻碍都已不是阻碍。可如今,之所以倒戈,大抵是因为到了对现实有了真切体会的年纪。当大多数人发现,凭靠这些“激昂文字”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失望甚至产生愤怒,这种关于“鸡汤”的倒戈运动便有了星火。
其实,无论结果怎样,我更多是想对自己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盲从进行反思。大概与生活环境有关,身边的总会出现一边倒,一头热的事件,或在一些非大是大非问题上争论不休。人们总是迫切的想知道答案,或是让别人快速认同自己。或许这也与现今“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有关,成功学的书籍成了热销品,人们如饥似渴的翻看着,迫切的寻找线索以证明自己成功的可能。我也是经常在与朋友的谈话间,用上一段成功案例,然后侃侃而谈,时而用上一句“有梦就去追”,以将谈话的气氛推向高潮。
说起来,鸡汤文学的流行也并无道理,它总是能戳中人们的痛点。用流行在产品经理间的一句话,“有痛点便有市场”。可是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喜欢在朋友圈里发一些鸡汤文,后来就有朋友跟我说,“哥们,咱能不能不这么矫情,鸡汤那玩意都是糊弄人的”,弄得我甚是难堪。可回头一想,有梦当然就要追。话说的没错,那么问题在哪,为什么如今人们开始反感鼓舞文学。
我想这仍旧源于一种盲从,一种焦躁。人们将鸡汤文学误当做成功准则。偏执的认为只要按照上面说的做,就一定会成功。就好像一个人肥胖,却把瘦身的希望寄托于宣传速效的保健品,吃了几个疗程,却依然不见效,便会逐渐产生失望甚至是痛恨。所以,正确对待鼓舞文学成为一种关键,既然被成为鸡汤,必然之时有一定保健功效,而不能当做一种良药。没见谁患了病靠鸡汤来医治。部分鼓舞文学也是将一些道理揉捏在一起,既然是道理,自然要加以践行。
话说起来,这场反鸡汤运动的风波尚未平息。前段时间,我偶尔也会在朋友圈发上一段鸡汤文,发现总是能获得大部分人的点赞(至少超过平时发的一些奇闻趣事)。确实,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难免会需要东西来填补精神上的缺失。时间久了这种缺失演变成心寒,这是暖心的鸡汤便有了它的价值。所以,不必深究它是不是一些有心机的人总结共性以煽动众人,或是依照它是否能使自己功成名就。我们只需在感到疲惫,寒冷之时。喝上一碗,暖暖身子,然后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