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可以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拓展深度的过程。
2、“内卷”指的是高度同质化的、价值消耗大于价值创造的过程。
3、标准化的竞争的功能在于“刷选”,而非标准化的考验则会导向多样化的“价值创造”。
4、一个人在社会中,只要处于被需要的状态,他就能很好的生存下去。他只要使用他的脑力和体力为一部分人提供服务或者创造价值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满足某个均一的标准。
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的独特性上。
6、如果我们掌控不了自己的注意力,就意味着我们无法聚焦在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上,也无法把精力投入在真正值得做的事情上,长期来看,这将大大降低我们的竞争力和幸福感。
7、当一个人的认知负荷过重甚至过载时,他会陷入疲于应付、无力招架的境地,不仅自己会很疲惫,同时完成任务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无力感会形成恶性循环,让他痛失未来发展的机会。
8、能为我们提供持久动力的“内在动机”,也就是自己内心的热爱和期许,他促成我们去做某件事。培养内在动机,需要我们获得充分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宿感。我们需要为自己创造更易于获得这些感受的环境或者机会。
9、一次锁定一个焦点,把有限的认知、资源全部集中在当下聚焦的事务上,进而可以更高质量的学习、思考和行动。
10、对未来的焦虑并不会带来益处,却有可能让当下的事情变糟。
11、一个人要像爱护身体一样爱护自己的专注力: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制造相对简单且不易被打扰的环境、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都有益于保持专注力。
12、认知负荷大脑能是我们大脑能调用的资源的限度,即大脑的“负重”,认知负荷一旦超出我们能应付的范围,犯错的概率就会增加;在一个专业领域里,要让自己的技能工具越来越丰富,不断突破舒适区,让自己的认知负荷限宽变长。
13、外在动机适合推动短平快的行动,而内在动机适合推动长期的、更有挑战性的行动;以内在动机行事的人,并不在乎计较金钱、名声、地位的得失,只会顺带接受,他们首先追求的是内心的充盈。
14、人需要自主性和选择自由,包括可以选择退出、选择不面面俱到、选择无视外部评论、选择观察或折中处理;既有被讨厌的勇气,也有看淡成败的自由。
15、一个人的智慧体现在他能对现实中的事件进行“明智的思考”,这种思考包括:理智的谦逊、广阔的多元视角、包容理解不确定性、倾听多方观点。
16、以网状结构组织起来的知识能更好的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根据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人头脑中的知识系统,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网络的规模越大,所含的联结点和联结越多,则继续扩大该网络的边际收益也越大,投入产出比会变得更高。
17、高手在思维上的一个特点是,他们能进行某种双线思考:一条线实在抽象层面思考,讲求的是基本规律、底层逻辑;另一条线是在具体的场景中思考,思考用户需求、交互语言、功能落地等。
18、把自己变成自己的教练,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先锁定一个领域,建立起一颗知识和技能之树。
19、没有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从低阶到高阶的跨越,必须有长期的积累,才能经由量变而成质变。一个人在精进的历程中,必须秉承长期主义。
20、穿插学习能够促发远距联想,推动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结;穿插学习的第二个好处,是能够缓解学习中的疲劳感和厌倦感。
21、一个人工作混乱恰恰是缘于不知道怎么排列优先级;先进先出原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行动原则,它不需要考虑“优先级”这种主观性很强的东西,而是“简单粗暴”地以进入时间来排序,省去了做决策的麻烦,挤掉了犹豫和借口,迫使人完成他必须完成的每一件事。在行动上越简单的原则,越有效。
22、快速两分法是把握行动大方向的方法,先判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必做;快速两分法的作用是,先保证准确度,确保不走偏,不南辕北辙的情况下,再在精度上一步步改进,才是明智的行动之道。
23、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是反内卷的最好策略。我们完全可以避开内卷式的竞争,在一个独特而惬意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活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设定一个目标,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