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芭学园《儿童纪律教育》专题培训感悟 张彦飞—春蕾五幼

1.多了解和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发脾气、骂人、打人,有时是不会表达情绪的原因,有时是想得到别人的关注。这时我们应学会接纳孩子,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原因,让孩子在事件中得到教训和成长。

2.儿童对于安全感的需要,其实是为了让身边的一切拥有可预知性,即可以明确自己的期望,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可预知的限制设定,在幼儿园里可预知的限制包括班级规则,明确知道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一定要保证规则虽在,但是教师对儿童要保持爱心和细心。

3.爱与接纳。现实中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完美的,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抑或某些心理或生理层面的问题。一味想着造就完美小孩或超级学霸,显然不切实际,本质上也并不符合教育规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