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
刘称莲
48个笔记
03 学习 学习是一颗糖
>> 03 学习 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
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
只有这样,
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
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
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 择校,是因为伤不起
家长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有时候真的很无奈。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尽善尽美,稍有差错还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是,只要家长对孩子无私的爱存在,就会帮到孩子,让孩子在家长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 择校,追崇的就是那些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如果家门口不花钱的学校就有好的老师、好的教学设施,谁愿意劳心劳力地跑那么远,
>> 耐心等一等初入学的孩子
做不好的时候,孩子自己往往也很着急,如果学校老师对他有批评的行为,他便不自觉把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比较,内心自然产生焦虑和无措。这时候他是真心希望家长可以理解、体谅并能够帮助他,如果家长也指责他的话,孩子的自尊心会无端地受到践踏,自信心也难以树立。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看看自己可以想点什么法子帮助孩子。
>> 做家长的都对孩子学走路的那一段情形记忆深刻。孩子颤巍巍地站起来,刚一迈步就跌倒了,再爬起来……经过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孩子终于学会了走路。那时候,家长通常并不着急,而是相信孩子总会学会走路的。
>>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就正处在学习生涯的蹒跚学步阶段。所有的学习活动对他来说都是新的,需要一点儿一点儿地养成,许多欠佳的表现都是因为学习陌生内容所带来的困难所致。
>> 在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初入学的这一阶段,家长既是教导者,也是陪伴者。前提是:家长要以接纳和爱的方式帮助孩子。
>> 对小孩子来说,做不好或者出错都是无意为之的。如果是因为孩子的能力有限,达不到的话,那一定是需要帮助的,家长切忌指责和挑剔。
>> 焦虑和无措。这时候他是真心希望家长可以理解、体谅并能够帮助他,如果家长也指责他的话,孩子的自尊心会无端地受到践踏,自信心也难以树立。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看看自己可以想点什么法子帮助孩子。
>> 人本来就该在学习中不断犯错、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并慢慢长大。所以,请把孩子的一切表现都看作是成长中的正常表现,耐心等一等他吧!
>> 呵护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认真回答。即使家长不知道答案,也要诚实地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找答案。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可以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一次又一次的满足中,他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便得以保持。谈到学习上,便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很好的呵护。
>> 家长会发现小孩子满脑子都是问题,不断问问题,说明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因为好奇,小孩子恨不得要探索遇到的每件事情的奥秘。在他们眼中,会觉得父母是万能的,所以总是缠着父母问东问西。
>> 小孩子的内心没有主科、副科的概念之分,在他们看来,任何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东西都是学习的对象
>> 不同的孩子,喜欢的书也不同。家长要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帮孩子选书,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通过阅读来获得答案,满足好奇心,从而喜欢上学习和探索。
>> 在孩子上小学阶段,家长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而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 不断激励,成就孩子的自信
对孩子来说,当自我价值感被满足了,他便很喜欢去做某件事,而成人的不断认可和夸奖,会让孩子内心产生一种“我很强大”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自信的感觉。
>> 在我们不断的夸奖和鼓励下,女儿觉得学习很有成就感。由于这种成就感的不断满足,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而自信正是做事情成功的基础。
>> 孩子不可能样样都好,经常会遇到瓶颈。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抱怨、不批评,而是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客观地看待孩子,并欣赏孩子做到的那部分,孩子的自信就不会受到打击。
>> 好心情是喜欢上学的“吸铁石”
让孩子持续地喜欢上学,这需要家长调动自己的智慧,用心而又不留痕迹地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相处中收获快乐,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关系的陪伴下,保有愿意学习的热情。
>>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
>> 家长心怀对老师的欣赏和感谢,并把这份欣赏和感谢传达给孩子,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崇敬老师,这完全可以做到。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办法左右学校给孩子分配哪个老师,但是可以左右孩子对老师的看法,想办法让孩子从老师那里接受正面的影响。孩子爱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也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程。
>> 有时候,孩子不学习,不是他不愿意学习,而是他不能学习。不能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没准就是有一个很糟糕的家庭关系。孩子都是上进的,但他的上进心有时候会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
>> 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学习习惯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千万别等出现问题了才动手。
>> 一个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习惯的基本养成需要90天,也就是3个月。要让一个习惯固定下来的话,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3个月。而且这3个月最好不要反复,如果反复多了,就会前功尽弃。
>> 孩子小,只要家长的话不伤他的自尊,他就会听家长的
>> 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可以在生活点滴中进行,而非一定等到学习的时候培养。
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
>> 语文学习的好方法——阅读与写作
对于孩子来说,能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等孩子心智成长到一定程度,再教给他们如何把文章写得更漂亮。
>> 我觉得孩子初学写作的时候,没有必要让他遵循什么文法,也不该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就让孩子写身边的人和事,怎么想就怎么写,先练“把事情写出来”和“写出真实感情”的功夫。对于孩子来说,能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等孩子心智成长到一定程度,再教给他们如何把文章写得更漂亮。
>> 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积累。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言之有物,因为作文如同做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阅读积累则会让人词汇丰富且能引经据典,笔下生花,言之有物,更具有说服力。
>> 引领孩子进入英语世界
家长是孩子的贴身老师,关于日常生活可以教导孩子,学习上同样也可以教导他们,因为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才能想出真正能够帮助孩子的办法。
>>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就听到的东西而言,只要听明白了,就会模仿得非常好。听故事如此,听英语也应该可以。
>> “英语学习应该从听力抓起”,我常跟周围朋友分享这句话。我把英语课文的磁带当孩子催眠曲的做法,已经被周围不少朋友所采用。
>> 这跟她上中学以后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有关系,不过词汇量的积累也让她沾光不少。
>> 警惕孩子偏科
偏科并非天注定,可以通过全面开发孩子的智能来避免。即使在学习中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也不是无药可医,但切忌拆了东墙补西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使优势科目落后。偏科并不可怕,但却万万不可轻视。
>> 第一,树立信心。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及早发现孩子的潜在优势和弱势。在发挥孩子优势的同时,也要时刻看到孩子在弱势科目上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夸奖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 第二,做一些针对性的辅导。
发现孩子某科偏弱,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辅导。比如我的女儿数学比较弱,我们当时就应该跟孩子多做一些关于数学的活动,比如玩玩计算游戏,进行一些逻辑推理等。如果孩子课业不是特别重,也可以考虑参加课外辅导。
>> 第三,主动跟老师沟通,让老师帮助激发孩子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 第四,避免偏科的同时,一定要保持优势科目的领先地位。
>> 应对错题有妙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孩子在学习上时不时犯错是非常正常的,家长应该接纳并允许他们的不完美。不过,应该如何对待错误,让错误越来越少,最后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提醒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地方。
>> 重复在同一类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这其实是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的典型表现,而并不是所谓的粗心和马虎。
>> 同样是一道题反复做,我采用的却是“有心而无痕”的做法。把做错的题目夹在新的试卷里,孩子起初并无觉察,因此没有抵触心理,而且也会毫无戒备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题,从而最终暴露出漏洞。这样做,比起孩子做错一道题后就让他反复写许多遍的做法,效果要好一些。
>> 到了高三阶段,因为学习非常紧张,来不及把所有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她便把考卷上的错题用颜色醒目的笔标出来,并把考卷一张不落地收拾整齐,装在文件袋里。到考试前,她会专门抽出时间,重新去看那些卷子上标注出来的错题,提醒自己哪些地方容易疏忽、哪条思路容易遗忘。据女儿说,这种方法的效果也非常不错,可谓事半功倍。
>> 课外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教育资源参差不齐的社会大环境下,在孩子需求多样的情况下,课外班确实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不过,在选择课外班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切实对孩子有帮助,然后再做选择。
>>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 我感觉奥数和华数真的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学习的。学好了,对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帮助;学不好,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反而会事与愿违。
>> 课外班的选择,我个人以为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尊重孩子的天分,也就是智能方面的突出表现。要确定孩子是不是学习该课程的材料,再去有的放矢地选择;第二,尊重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真正喜欢,才能学有所成;第三,尊重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需求,错过了关键期也许终生都难以补救。
>> 小升初,总有一款适合你
面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我们实在是做不了主,但完全可以为自己孩子的成长做主。大家在关注孩子升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尽量让孩子的童年放松一些,快乐一些。
>> 家长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尽力为孩子做准备的同时也要顺其自然,孩子是哪块料,就进哪座“庙”。孩子层次不同,所进的学校自然也就不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