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四月份草长莺飞,local雪场雪况愈下,但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粉雪如处子,正是野雪进行时。北美户外【北美滑雪系列】带您走进backcountry skiing--野雪的世界。
五、野雪再试 -- 野雪不野
有了初次体验后就知道差距在哪儿,于是2018年雪季开始就乖乖买了张年票到雪场回炉再造。很多当滑雪教练的朋友不吝赐教,手把手演示,大有“恨铁不成钢”,“拔苗必助长”的心情。慢慢地水平没咋提高,信心和胆量又满血复活,于是又奇痒难耐琢磨着进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好点儿的滑野雪利器动辄好几千大洋,银子不够,钝器也凑合了。七拼八凑分别从二手店、craiglist慢慢买齐了一套二手器材,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感觉有木有。
终于又约出老曾和老何敢于跟菜鸟搭伙进山,决定挺进Brohm ridge。那地儿是个中级滑野雪的所在,大家那时都对俺水平心知肚明,不断给科普各种滑野雪事故:啥某滑雪教练一头栽进树井再没出来;某野雪高手一头撞树在医院躺了半年;还有在树林里别断了大腿的,其实就是委婉地说:你现在的水平还不行,别去!
仗着对地形的了解俺其实心里有谱:上到山脊之前有长长的伐木山路,如果到时实在没信心,就不上山脊只滑山路下来,也是一种锻炼嘛。
出发那天清早天气不佳,天上飘着点雪花,穿雪板skin-up照例不是问题。行至高处若隐若现的Cheakmaus河谷秀色可餐,山道上空气清冽,老曾和我同属于那种只要能出来置身自然就百骸舒坦的人,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好雪也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好景不长久,一会儿身后就传来隆隆机器声,几台雪地摩托夹带着浓浓汽油味先至,尾随而来的居然是一台大型雪地履带车 -- 这玩意通常只在滑雪场常见。大车过后,整个山路的雪都被压的平平整整,还被犁成了雪场的标准”面条雪“。
之前也有心理准备知道这个地区的雪地摩托超多,伐木路的尽头就是雪地摩托俱乐部的超级豪华大木屋。但看到大履带车我们几个还是吃了一惊,顿时“野趣”全无。
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差,到了山路尽头已是白茫茫一片不辩东西,白毛风也吹起来了,我们躲在木屋的下面抖抖索索滴吃完了午餐,决定不再冒险往前了。我和老何摘除了“skin”后就开始往山路下冲,一会就发现自己滑得比路面还低,不得不费劲再爬回来。老曾笑授机密:滑野雪的时候,千万要谨慎降低拔高,下去容易上来难。除非愿意浪费时间来回装脱“skin”。
9公里的山路面条雪对于初学者都不是问题,一气呵成滑到停车处,一跤没摔,笑道:“野雪不野”。
六、野雪第三第四发 -- 总算找到点儿北
在雪场的练习一刻也没有松懈,对滑雪的感觉也越来越好。知道在野外滑和雪场滑的区别后还是决定采用菲律宾小哥“以滑代练”的法子,又约了也是刚学的同伴一起去适合初学者的Round mountain练习。
Round mountain位于著名的Effin Lake trail半路,坡缓树少,坡下还有小木屋可以取暖休息,深受广大野雪初哥初姐喜爱。一到蓝鸟天,坡上到处都是滑雪者。我俩基本以小木屋为基地,先skin-up,到了坡顶再滑下来,小木屋喝口热茶,然后再重复以上过程,本地人把这种滑法称作“yo-yo style”,取“溜溜球”上下上下之意。
溜溜了三个回合后,日头偏西,心满意足收队回家。穿树林,滑硬雪山道一回生二回熟都不在话下。这次收获了滑粉雪的心得 -- 双板滑行时要并拢,转弯时动作幅度不能太大,重心只能稍微靠前而不能太过,否则一准陷入雪里减速或动弹不得。
心里有点儿谱后,又穿着自己的野雪装备在塞浦路斯滑雪场狂练了一阵子。决定二上Zoa Peak雪耻。同行山友有刚入Split board的,有体力好直接背snowboard上山的,当然还有让俺们闻风丧胆的雪鞋队。上山无悬念,除了同伴背板走不快倒也没比雪鞋慢多少。蓝天若隐若现,大白粉雪让人欣喜。大家都开始意淫自己从坡上潇洒冲浪而下,扬起漫天白尘远去的场景。登顶时与雪鞋队擦肩而过,笑对她们道:你们慢慢地,我们马上追到。
补足粮草拍完种种英雄照后,俺一马当先滑下。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和雪场的训练,感觉大大好于之前。在树林里除了用上老曾的“卡槽法”,还体会到了利用一块雪板在trail内,一块雪板骑在trail外的滑法,速度控制得心应手所以树林里一跤没摔。心里一得瑟就滑的快了点,没顾得上后面的同伴,后来才被其他滑雪者告知她们的单板在林子里很有困难,基本是重蹈了俺第一次滑野雪的境遇。
在树林外终于等到单板队出来,一阵子唏嘘感慨:有单板女神抱怨雪场经验根本用不上,有新买split board兄弟后悔滑野雪不该上单板,有埋怨应该呆在一块儿相互有个照应。大家想象中“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身姿自然无从可循,但求不摔跤全须全尾滑回停车场。
这次只比雪鞋队慢了20分钟到车上,可算进步十足。教训是:单板不适合滑野雪,在林子里大家应该互相保持在视线距离以内,包上要挂哨子因为光靠呼喊基本听不见。
七、尾声
回来车上,有人问:为什么要滑野雪? 是啊,为了那短短的几十分钟滑行,必须忍受好几个小时的skin-up,忍受恶劣的天气,忍受糟糕的雪况,忍受沉重的背包,忍受雪崩危险带来的心理压力......
如果说只是为了滑雪的乐趣,这些好像都不值得。滑雪场也许能带给你更多乐趣而代价更小。
我想,是为了“自由”。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名称不详,印象颇深的是一群鄂伦春猎户蹬着自制的滑雪板追踪猎物,一双双机警的眼睛伴随扛着猎枪的身形掩映于浓密的针叶林下,飞驰而过,融于天地。
雪板上,能找回遁入山林的自由。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天空既在我们的头上又在我们的脚下“。他该不会是滑野雪得到的体会吧。山野肃穆洁白,与天际线连成一片绵延无际,真的是在空中飞啊!
滑行中,能体验空灵的自由。
更不用说午后天真无邪的阳光透过树林在雪地留下斜斜影子,溪水在冰封雪盖下汩汩轻响,欢快的山雀把愉悦带上云霄......每一个弯,都能收获宁静的自由。
自然之子约翰·缪尔有言:”你要让阳光洒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躯而过,而非从旁流过。“ 这就是”野“吧!
番外:基础知识普及篇:
普通滑雪:又称downhill ski,通常只在滑雪场或度假村进行,坐缆车上山,平整雪道滑下,一般板子较窄,鞋子和binding结合后通常滑行中不能松开。
越野滑雪:又称crosscountry ski,通常在坡度起伏不大的山径或雪场里进行,多数是走走滑滑。板子更窄,鞋子和binding结合后,鞋头被锁住,鞋跟可以自由提起。因为有“越野”二字所以老被人误以为奏是滑野雪,其实不能自由的上山和滑下山,连滑带走还是蹦跶不了多高。
高山滑雪:又称backcountry ski,或Alpine touring ski, 俗称"滑野雪"是也。一般雪板较宽(通常腰宽超过90毫米), 鞋子有两种模式可切换 : “行走”模式用来上山,与雪板结合后鞋头锁住,后跟可以弯曲自由行走,上坡时靠雪板底部的"skin"提供摩擦力;“锁定”模式用来滑下山,完全锁住后与普通滑雪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