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拥有一段水到渠成的完美爱情,但其中有不少人不得不经历一次或多次尴尬难捱的相亲。
提到相亲,奇葩相亲对象都成了一个高频词,因为各种各样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怪人都会出现,以至于让身处世外的人不禁感叹:这到底是哪里的人?同是地球人,思维的差距为什么那么巨大呢?
笔者最近在阅读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乔尼丝·韦布所著《走出童年情感忽视:如何与伴侣、父母和孩子重建亲密关系》一书,对在婚恋关系中的种种乱象,算是有了一种比较科学的认识,应该说,童年忽视或多或少会影响择偶观。
具体是怎么个体现法,笔者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有的人喜欢找比自己大很多的人谈恋爱,也就是俗称的“恋父”或“恋母”,如果深究起来,童年时期一定是缺少了父母給予的爱,这也就成为长大后要去寻找的方向。
有的人会对恋人做出各种承诺,即使两人的关系并不到那个阶段,因为他的内心非常空虚,急需通过承诺来填补。
还有一种人是截然相反,无论在爱情的哪个阶段,他都不会做出承诺,因为他害怕去面对,或者说害怕表现出对他人的依赖,也就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隐藏起来了。
有的人明明自己是个闷葫芦,却喜欢找特别外向、情感强烈的人交往,虽然性情上格格不入,却能够对自己的乏味世界进行一定程度的慰藉。
最后一种就是,人人避之不及的自恋者,却是某些人理想的结婚对象,原因就是欲求过少的人会吸引欲求过多的人,这其实跟童年时的情感忽视没办法分开。
这样的基础自然没法结出完美的婚姻,而在接下来的夫妻、亲子相处中,童年忽视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具体有这些表现形式:避免冲突、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孤独或空虚、谈话大多停留在表面、缺少情感上的亲密、缺乏激情,简直就是一个木头人啊。
这样的模式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更会持续伤害到身边最亲近的人,作者乔尼丝·韦布对此也提出了修复亲密关系的意见,那就是要从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觉知力、情绪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着手,让自己的情感重新恢复。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美好的人生,而婚姻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支点,《走出童年情感忽视:如何与伴侣、父母和孩子重建亲密关系》这本书运用丰富的案例和练习,让曾经在童年遭遇情感忽视的人,能够直面自己,与父母建立更加健康的关系;同时也会预防自己的孩子遭到情感忽视,终结代际恶性循环,抚育出情感成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