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共学《周期》 Day14
今天我们共学:第12章 市场周期——集周期于一身
为了能更进一步支持本章的学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以下3个精华要点可以帮助我进行知识的梳理。
✨精华1
事实最终证明,投资心理不可能永远保持积极乐观。头脑冷静一些的人能够推断出,资产价格已经被高估到很不合理的地步了,或者也许投资人心软,不再那么坚定地看好未来了。只是因为一个理由,就可以让投资不再乐观,而这样的理由有100万种(甚至没有明显的理由,投资人还是会变得不再乐观)。
✨精华2
投资不能像科学那样被系统规律地准确描述,我们也不能指望做投资像做科学实验一样,每次的过程和结果都一模一样。我会一再地回忆马克·吐温的那句名言:“历史不会重演相同细节,历史却会重复相似过程。”原因和结果从来不会和过去一模一样,但是现在的原因和结果经常会让我们想到,我们过去见过类似的原因、结果和发展变化过程。
✨精华3
不管怎么样,我都不可能写出一本书,告诉你如何做才能对未来事件知道得比别人更多。要在预知未来事件的能力上远远超越别人,我们就需要具备三大成功要素:一是有远见,二是有直觉,三是有第二层思维。我不相信这些东西能被简化到可以写在纸上,也不相信这些东西能通过读书被人们掌握。
【思考】
01 驱动市场的因素
作者在本章作个归纳与总结,再重申之所以驱动市场不同类型周期,就是因为:
"很多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投资人制定投资决策的过程,都在干预投资人进行纯粹的经济决策的过程。这些因素也许可以被归纳为三大类因素:人性、心理和情绪。”
这三大类因素,就是主宰⼼理⾯、基本⾯、市场⾯的互相影响,推动周期⾛向上⾏或者下跌极端。
从人性、心理和情绪这三大类因素的属性看来,要搞懂具体原因?实在是交错复杂、不容易的。
02 人性偏误的影响
但作者也说,没必要去区分、判断这三大类因素的归类,重要的是知道这三大类因素主导了怎么样的投资人的行为,和市场的状况。
例如,作者就说投资人有三种心理倾向:
--用歪曲的眼光看待当前的事实
--有选择性地感知
--带有偏见地解读
展现出,人都有一些怪癖似的心理误区。
这些人性偏误进而就会在投资市场上,带动整体趋势方向与对应的温度。
像是出现"牛市"(代表那些认为股票会上涨,因而投资行为激进的乐观主义者)、熊市(代表那些认为股票会下跌,因而投资行为保守的悲观主义者)之说。
03 两大方向的趋势
向上看好的:“牛市三阶段”:
第一阶段,只有少数特别有洞察力的人相信,基本面情况将会好转;
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情况确实好转了;
第三阶段,每个人都得出结论,基本面情况将会变得更好,而且永远只会更好。
和
向下失望的:“熊市三阶段”
第一阶段,只有少数深谋远虑的投资人才能意识到,尽管形势一片大好,市场面普遍被乐观看涨,但是基本面肯定不会一直顺风顺水;
第二阶段,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正在越变越糟;
第三阶段,每个人都相信基本面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04 投资大师的忠告
简单来说,就是要作正确的少数。
例如,我们从牛市三阶段就可以看到投资人态度的变化。在牛市越来越看好的温度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偏务特点、过程、影响的夸张化。
就不应该那么大反应,却动作越来越变形。例如,越来越多人觉得投资很简单、很容易赚钱,就更愿意大把大把掏银子进场。
孰不知,火车都过了,还在鸣笛子有用吗?作者就更坦白地说:
>在牛市或者熊市,第一阶段,大多数投资人都克制自己(按照定义)不去参与只有少数人才做的事,这也许因为他们无识无胆无勇。
作者也提供他在牛市的投资心法:
巴菲特说:“聪明的人最先做,愚蠢的人最后做。”
(“先做是创新,后做是模仿,最后做是傻瓜。)
意思是,要能洞察先机,就是要具备洞察力、第二层次思维,能人所不能及。
05 自己能否感知目前市场状况?
无法。
就目前,由于我以家庭、专业发展和健康为重,并没有在投资方面过多钻研。加上,我已经采取定投美股多年,没有刻意去注意市场涨跌,所以对目前市场行情实在觉得难以拿捏。
但是当我身边越来越多人,在聊起投资、在谈论某一档股票好到成什么样子?我就可以臆测,市场目前应该是在牛市第三阶段的攀升。
---我该这时候就出场吗?
到也不尽然,因为我要下每一个投资决策,都是一段非常纠结与耗费能量的历程。与其绞尽脑汁要去专注市场,不如我会多多运动、多多睡觉保重健康。
毕竟,在对的市场只要待得够久、坚决不出场,整体获利就是一个可期待的未来!
Ende gute, alles gut! (结局好,一切好)
市井小民无法臆测股市大流,就是跟着对的趋势,好好努力在场外赚钱以让自己在股市不下车。而且,目前没有急迫用钱,就继续摆着,知道未来美好,就是随长期趋势帮忙带上了。
119班·Carmel(觅儿)|参与践行群共读《周期》第12章 市场周期——集周期于一身
202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