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围不少已经结婚或者快要结婚的人总爱讨论彩礼和嫁妆的事情,这种关乎国人面子的事情在很多地方愈演愈烈。但很多人对彩礼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在这里,我阐述我的观点。我认为,具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应该让家里送出或者收受彩礼和嫁妆,不管这个彩礼或者嫁妆最终用于何处。
包办婚姻在中国被婚姻法所禁止,在大多数的社会发展比较健全的国家,也同样被禁止。其中的缘由,最为主要的,就是干涉了婚姻自由。作为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包办婚姻在旧社会有其积极的一面,那时候社会流动性不大,结婚前双方不认识,结婚讲究门当户对,嫁妆和彩礼是衡量两家社会经济能力的标志。最为主要的是,那时候是大家庭制,婚后主要都是和一方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这样的做法是有必要的。而且在大家庭制里,父母是家庭的主人,帮助子女办理婚事也是一种义务。
但是,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随着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社会发展的结构越来越丰富,现代社会给了人们更大的自主空间。小家庭成了社会的主体,夫妻之间的独立和平等成了婚姻的基础。但在中国,作为农耕时代包办婚姻的遗产,彩礼和嫁妆却在中国很多地方盛行。但却也为很多具备独立思想,独立经济能力的人所诟病。
在中国,彩礼和嫁妆的处置情况有一下几种,一种是女方家里把收到的彩礼给家里的儿子作为讨媳妇的礼金用。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多个子女且家庭条件不好的农村。另一种是女方家把收到的彩礼变成嫁妆,有时候在此基础上多一些,或者少一些,在结婚的时候还给男方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双方家庭条件差不多的时候。还有一种是双方都将收到的彩礼的嫁妆归还给子女使用。
很多人会说,除了第一种情况,其它两种情况很好啊。但这所谓的很好,无非是父母不希望背上卖儿卖女的名声。但我想说,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干涉了婚姻本身的自由。彩礼和嫁妆,从名义上来说,是给婆家人或者娘家人的。这个契约是双方父母定的,而不是双方子女定的,相当于你们的婚姻最终成了你们父母之间的协定。固然,父母对于子女婚姻的意见很重要,但是由父母之间通过收受彩礼和嫁妆来订契约,就转移了婚姻本身的支配权。而作为现代社会的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而不是两家人的事。哪一方的过多干涉,最终都会让婚姻本身变的不自由,变的不平等。其实,一张结婚证,足以成为婚姻的契约。很多人觉得大办婚事,双方支付昂贵的礼金,让选择成本变大,从而让婚姻长久。但其实到头来,两个人是否能够走完这一生要经历众多的挫折和坎坷,但合适的人必定能走完。如果两个人以后不合适,离婚有时候是两人解脱的最好方式,而前期投入巨额的沉默成本,反而成为了禁锢幸福与自由的枷锁。
很多女性,包括一些读了很多书,学历很高的女性,依然觉着彩礼挺好,这所谓的挺好是觉者如果男方家送了很多礼金,自己更有面子。但我想说,对于这种女性,尽管读了那么多书,有那么高的学历,但本质里却是屈服于这个男权社会的,这些人更希望用自由换来婚姻的安稳,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本来就有独立的人格和能力来让婚姻变得平等和自由。
说到底,在今天,年轻人在事业起步的初级阶段或多或少依赖于家里的支持。但是,如果父母把这种支持变成了主导子女婚姻,人生轨迹的手段。则与人的健康,自由发展背道而驰,也不是父母真正愿意看到的。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你能够在婚姻的道路上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