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难势》 第十三章 势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难势》上一章韩非子将治国的落脚点放在了“任贤”上。他话说得很明白,如果想让马车跑得快“追速致远”,就任用善驾的王良驾车,如果想兴利除害,就任用贤能治国。很可惜,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懂的人不多,凡懂此道者,为君者必国富民强,为老板者必事业兴旺。
韩非子用“人是事物的主体”这一点就轻松推倒了慎到“势足则国治”的贵势思想。一切思想与学说脱离了“人”这一主体,就失去了立足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记住实践的主体是人,检验的主体也是人。脱离了“人是事物的主体”,就会犯慎到的主观错误,认为马良车坚就能跑得快。现实是残酷的,无数车毁人亡的事故告诉我们,再好的车驾驶者技术与素质不过关还是会出事。
企业基础再好,底子再厚,也经不起不善经营者的折腾。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运营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位善于经营的舵手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成功是多方因素促就的结果,但“人”是关键。一个良好的奖罚体系与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按韩非子的思想,不管是君主治理国家,还是老板管理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奖罚”,这既是管理者权威的体现,也是管理者的职能。奖罚不明,事业无成,随性奖罚,亡国之兆。
其实,世俗的人类社会就是如此,圣贤的道理讲了几千年,可世间之事依然是有成有败,如同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总也逃不出这一规律。也许,成事在于“人是事物的主体”,败事也在于“人是事物的主体”,人性恒古不变,自然是事成事败恒古如此。人要背道而行,事自然败落无成,规律使然,吾辈奈何。今人不学圣贤之道,或习私学迷性,或尊西学忘本,更甚者随性而为,仗势行事,毫无成事之智贤,终究难逃败亡之命。
韩非子今天又提出一个问题,有人对于责难慎道的人提出了反驳,也就是不同意“智贤优于威势”的说法,还支持慎到的思想。韩非子引用说:复应之曰:其人以势为足恃以治官;客曰“必待贤乃治”,则不然矣。意思是:又有人驳斥那个责难慎到的人说:慎到认为权势是可以用来处理政事的,而你却说“一定要等到贤人,才能治理好天下”,这是不对的。
这个人还是支持慎到的“势足则国法”的思想,按理来说要继续支持自己的观点,又要反驳反对者的观点,就要采取自身观点与概念的提升与创新,就是旧瓶将新酒。那么支持慎到思想的人会提出什么样的创新说法呢?
韩非子引用此人的话说“夫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势必于自然,则无为言于势矣。吾所为言势者,言人之所设也。”意思是:所谓权势,名称只有一个,但含义却是变化无穷的。权势一定要出于自然,那就用不着讨论它了。我要谈的权势,是人为设立的。
支持慎到思想的人还是从“势”说起,他说“势”只是一个名词,含意却是多重多样。这为自己重新提出“势”的创新说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反对慎到思想的人自然也是同意的,反正我支持的是“智贤优于威势”,不管是什么样的“势”,都低于智贤的作用。支持者随后说的话很有意思,他说如果权势是出于自然那就用不着讨论了,这话显然是在避重就轻,韩非子所谓的权势是君位本身先天具有的威势,不管是谁坐到君位上这样的权势自然而然就有了,治国还是需要人的智贤。当然韩非子必然要强调这样的权力与威势是国家律法所赋予的,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支持者就这样的话言下之意是同意或是默认了韩非子的论点,但他话锋一转说“吾所为言势者,言人之所设也。” 我要谈的权势,是人为设立的。这把韩非子整懵了,支持者一下子转向了“人是事物的主体”这一理念,意思就是势在人为,不在自然。支持者把自身观点的格局或是落脚点一下子从天上落到了地上,与韩非子平视而论,结果会是怎样呢?
【复应之曰:其人以势为足恃以治官;客曰“必待贤乃治”,则不然矣。夫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势必于自然,则无为言于势矣。吾所为言势者,言人之所设也。】
势在人为,但也要依法而为。国家律法是最大的势,脱离了这个势,一切地势在人为都是“助纣为虐”,结果终是事不成人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