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很焦虑,焦虑孩子的成绩,焦虑孩子的学习习惯,焦虑孩子在学校有没有被欺负……其实,在懂家先生看来,孩子在上小学前学会掌握这三种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态,拥有自信,远比考多少分更重要!
第一项能力:学会表达
很多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需要家长找老师问!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回家后说话颠三倒四,家长听得云里雾里,还要找老师了解情况!
小朋友在幼儿园的阶段,老师经常会帮小孩表达,会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经历了什么事情。但孩子上了小学,如果还不会表达,这可是父母的责任了。
如何训练?
从一件事情的“5个W,1个H”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件的起因、5)经过、6)结果。比如,带着孩子逛超市,因为妈妈清晰知道每个细节,可以鼓励孩子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训练:1)今天发生了什么?2)去的哪个超市?3)跟谁一起去的?4)为什么今天要去超市?5)在超市里发生了什么?6)一共买了多少东西?
让孩子表达给妈妈听。慢慢地,你便能发现孩子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好了。
第二项能力:学会“准备”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孩子从心理、身体都没有准备好,父母做得再多也没有用。
如何训练?
对于学习而言,首先需要的是“硬件基础”准备好,那就是身体和头脑准备好。
身体准备好,就是坐姿正确。很多爸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管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还总是开小差。提醒孩子的坐姿其实是在告诉孩子马上就要学习了,你要准备好。
头脑准备好,就是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并且积极思考。孩子会主动地去接收信息,分析问题,其实就是在学习了。
“准备好了吗”,不仅是一个姿势的改变,更是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萌芽。
第三项能力:学会“看”时间
孩子在后面“磨磨蹭蹭”,大人在“赶赶催催”,这种场景,你找到同感吗?
“快快快,还有十分钟就迟到了”,“五分钟后就要睡觉”……其实,“十分钟”、“五分钟”等对于学龄前后的孩子来说是十分抽象的词。对他们来说“十分钟和半小时,好像是一样长呀”,那是因为这年龄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还未成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尚缺乏抽象思维。
如何训练?
通过“具体”帮助孩子理解“抽象”。比如:
“我们看看,吃一个汉堡要不要花十分钟。”妈妈对儿子说。当孩子开始吃汉堡,她在一旁看表,最终发现孩子只花了5分钟,告诉孩子表上的分针从1指向5的时候,就是过去了5分钟。下一次,“我们看看,拼好一套斑马积木要不要花15分钟。”结果,孩子花了30分钟。
慢慢地,孩子的小脑袋里就有各种标签:“吃汉堡”等于“5分钟”,“拼好一套斑马积木”等于“30分钟”……
随着这种时间标签越来越多的积累,孩子们便慢慢学会了“看”时间,对时间也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
想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三点一定要教给他。因为拥有这些能力和意识的人,才能保证生生不息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