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心理咨询师的时候,认识一位朋友。
她在考试前是不睡觉的,通宵学习,直到第二天考试。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不一定好,但是不好在哪里呢?是因为第二天的精神会变得很差,影响考试吗?从我那位朋友看来,好像并不是这样,她第二天精神好得很,也能顺利通过考试。她说她常年如此,从未失策。
《如何学习》会告诉你,这只是个案而已。睡眠有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睡眠一直困扰着科学家,这个行为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1/3的时间昏过去,什么也不做究竟对人类有什么好处,人类怎么会进化出这样古怪的行为。
从蝙蝠的身上,科学家得到了一个猜测。
蝙蝠一天要睡20多个小时,只有黄昏时行动,因为那个时候食物最多。而其他时间里,进行捕食不但效果不好,还增加了将自己暴露给天敌的时间。
因此,人类可能也基于同样的道理,在看不见采集果子和打猎的晚上,不如找个安全的地方睡眠来躲避天敌。
但是,有另一派科学家认为,睡眠最大的意义是学习。
我们曾经一度认为睡眠时大脑是平静的,但一次偶然让科学家发现,在睡眠时,我们的脑波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反复经历着四个阶段。
一个晚上大概会经历5-6个这样的周期。梦产生于一个被称为REM的睡眠阶段。
看起来,一晚上大脑并没有闲着,脑波上上下下的,它到底在忙些什么?有研究表明:
第二阶段(进入睡眠)对运动记忆非常重要。有助于体育、音乐以及机械操作类的学习。因为实验表明,与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相比,在这个阶段被唤醒的人实验表现要差。
第三、第四阶段对于延长记忆非常关键。尤其是各种数据、信息、日期和公式等。
REM阶段(做梦)是我们研究最多的,它的作用包括剥离记忆里的感受,保留其中的主题信息和具体细节,更重要的是,在各个信息之间建立联结。所以,这个阶段会有助于很多难题的解决。
比如门捷列夫,在梦中“看到”了那张高中背过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另一位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则梦见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从而发现了苯的结构。
可见,占用睡觉时间去学习,真的得不偿失。
没错,我赶紧睡一会儿去……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