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滇西抗战纪念馆——和顺古镇
早晨满山的晨雾遮挡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车子如蜗牛一般在大山里摸索爬行,透过散去晨雾的间隙,远处山上的农作物和芭蕉爬满了山坡。路弯弯曲曲,树将道路修饰成绿色隧道,路的两边一边是巍峨的高山一边是万丈悬崖,偶而也会遇到落石,滚落在道路中间,车子不得不在乱石堆里跳跃、绕行。
随着云雾散去,几片薄云或如纱、或如絮地漂浮在眼前的山头上,山不动云动,村不动烟动,树不动车动 ,人不动景动,在动与静的变换中欣赏着大自然这副秀美的山川画卷。
正在静心欣赏这副美团景的时候,导航突然将我们引导上了一条仅能容下一辆车的上山路,我的心悬了起来。这条路一边是田野,一边是悬崖,随处可见山洪暴发后路基塌陷的痕迹,并且悬崖的一边没有任何防护栏 ,山高、路窄、坡陡、弯急 视野极度受限,对驾驶技术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带着悬着的心,坐着倾斜45度的车到了浮云之中,车子继续向上,浮云也在我们的视野之下,刚刚巍峨的高山都在浮云之下。此时并没有太多心思欣赏仙境,心里想的是这么高的山,这么险的路,怎么下山。到了山顶我们下车压压惊,吞云吐雾休息片刻,没想到山顶过后迎接我们的是一条宽广的坦途,瞬间“柳暗花明”。
可是过了不久,山间起了大雾,能见度不足50米,车来车往只能听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来判断。最严重的时候连路都看不到,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路基中间的黄线,没办法只能冒险跟着感觉走,行车一侧依然是没有防护栏的悬崖,心再一次提到了喉咙。
下了山便到达保山县,由保山上高速前往腾冲,中午抵达这个干净、凉爽的小城。在腾冲第一站去的是滇西抗战纪念馆。这段历史发生在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在我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也就是在今天深刻的了解了滇西抗战的这段历史。
通过参观我深刻地感受到:现世的岁月静好,都是先烈们浴血奋战换来的,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前辈们的流血牺牲。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到生活,更加努力团结一致地把先辈们打下的江山建设的更美好。
从纪念馆出发前往和顺古镇,和顺镇位于腾冲城西南4公里处,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现称和顺镇。
和顺是一个容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古镇,它不像平日里我们所看的古镇那么小,从村口走到村尾,如果将沿途景点都玩一下,一整天时间都不一定够。它有着厚重的历史,还有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的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图书馆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内至今仍保存着很多古旧、绝迹的书目。
走进图书馆,找个无人的位置坐下来,翻开书仿佛是打开了历史的一页,安静而厚重。参观完图书馆就到了古镇,雨中古镇清净而明朗,古镇前后被荷花池包围着,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商店林立。
你可以走进茶馆喝茶 ,也可以走进小酒馆喝酒,也可以走进餐馆吃饭,这里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衣食住行……夜幕降临,一盏盏华灯初上,给小镇换了一件华美的衣裳。
翌日清晨早早起床,爬上天台,远处的山被云雾缭绕着,江的对岸,守候古镇一夜的灯还未息,而远处白鹭雀起。小雨淅淅沥沥的滴着,早起的鸟儿在头顶上空展示着动人的歌喉 ,我坐在天台的秋千上在已经苏醒的自然的陪伴下安静的聆听着,还在熟睡中人们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环绕天台四周的是层层叠叠的古建筑群,转头望去:青石小巷、灰瓦白墙、土木结构的房屋尽收眼底。正在欣赏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不可思议的问题: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方,而这里典型的古镇建筑并非纯粹的少数民族风格,其中参杂着大量的汉式元素,甚至还有一些徽派建筑存在,为什么呢?
翻阅历史发现:原来是明朝时期,朱元璋在收复云南之后,安排大将沐英驻守于此,并迁入大量中原地区的人口过来同化,所以腾冲便成为了云南少有的汉族聚集地,和顺也就成为了边塞汉族文化最浓厚的地方。
“和顺和谐”多么美好的名字,如若你来应该也会像我一样爱上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