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年8月6-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江南西路 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的一生培养一大批有才华的年青人,是一位非常有眼光的伯乐,苏洵、苏轼、曾巩、苏辙、王安石都深受他的推荐和栽培,还有张载、程颐、吕大钧也都深受欧阳修的熏陶和影响。
欧阳修成为一代学霸,是和他母亲分不开的,他童年失去父亲,是母亲培养成人,欧母非常智慧,画荻教子,对欧阳修用心栽培。
到了青年,欧阳修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过上了非常惬意的生活。
欧阳修的一生非常幸运,刚入仕途就迎娶了大学士胥偃的女儿,遇见知己上司钱惟演,对他爱护倍加,情志相投,对其极其庇护,同时还结识宋诗之祖的梅尧臣,古文高手尹洙等文坛翘楚。。
后来钱惟演调离了岗位,寇准的女婿王曙成了欧阳修的上司,对他非常严格,对他进行苦心的规劝,受到欧阳修的回怼,然而王曙并没有记恨在心,当年的王曙已经70岁的高龄,面临退休,宋朝的退休年龄是71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王曙不但对欧阳修没有怀恨在心,还日后向上推荐他。这就君子和而不同,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意见,能认真听别人说话。
后来欧阳修遇见范仲淹,两个人成为知己,范仲淹比欧阳修大十八岁,两个人都是忠心爱国人士。
在外放夷陵的日子里,欧阳修励精图治,深受民众爱戴,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三任的妻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欧阳修开始反思青年时期的行为,痛下决心,按照圣人之道要求自己,开始圣贤之路。
欧阳修的仕途也开始发生重大转机,升职回京。有一次在恩师晏殊的家宴上,他因为性情耿直,在众人面前把用诗直言不讳的直批晏殊的短处,事后,欧阳修自求外放,另外一阁原因也是因为欧阳修一生清廉,官没少做,并没有多少积蓄,在京城连一处固定的住所都没有。
他和范仲淹一样是为耿直的谏官,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欧阳修始终襟怀天下,位卑未感忘忧国,性格直率,敢于谏言,六亲不认,具备一名优秀谏官具有的高贵品质。
正是因为这种品质,他又被恩师晏殊推荐,公元1043年,欧阳修被提拔为谏院主管,专门负责评价百官施政得失,供皇帝决策参考。
这就欧阳修超级幸运的地方。
在这段时间,欧阳修积极参与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的变革,史称“庆历新政”。因威胁到皇权的利益,变革失败,四人相继被贬外放。
欧阳修在这段时间写下了必背的古诗文《醉翁亭记 》,给我们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后来欧阳修一路开挂,荣胜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公元1057年2月,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他亲手选拔和培养出史级的人才,也就我这篇文章开头那些名人。
一代学霸,一代圣贤,在宋朝的最重量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