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蕴含的战略性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以无人机、飞行汽车、UAM(城市空中交通)为代表的‘新通航’已走在世界前列。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低空经济产业迎来新一轮红利期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蕴含的战略性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以无人机、飞行汽车、UAM(城市空中交通)为代表的‘新通航’已走在世界前列。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低空经济广泛指距离地表高度 3000 米以下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今年两会“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期,叠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正助推着我国低空经济相关技术不断突破,推动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顶层设计把准航向——近年来,国家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21年2月,第一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6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两会更是将“低空经济“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如稳步增长的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国土测绘等传统通航作业,快速发展的空中游览、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新型业态,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多元。
跨界融合协同创新——
培育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强化政策法规、空域开放、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关键要素协同,更多企业将跨界融入低空产业链,跨界融合的关注点将逐步从低空飞行器制造延展至飞行器动力系统、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