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以后,他的遗物该保留还是该清理掉,90%的人都没有搞清楚这么一个原则。每次打开衣柜,他的那件旧毛衣还在那个位置挂着,你伸出去的手又缩回来,那种纠结挣扎,你是不是也被这种情绪困扰过?
今天这段文字将教你一套方法,让你可以从容的面对并处置好他的遗物。
总共分四步,记不下来的可以点赞、收藏,多看几遍。
第一步,缓兵之计。对于那些你看一眼就会鼻子一酸,流眼泪的物品,比如他的眼镜、他的照片、钥匙扣,通通都装进一个透明的收纳箱,并贴上标签,写明2026年2月5号之前不再打开,给自己三个月的缓冲时间。
就像一个人腿骨折了,强行下地就会痛不欲生,只有等这个伤口愈合的差不多了,骨头长上的时候,才能够下地做一些康复适应性的训练。
第二步叫分级处理,把他的遗物分成必留待定、放手三个级别,区分的原则是带有体温、气味的物品必镠,像他的睡衣、手串、戒指之类的承载着共同记忆的物品待定,比如电影票根、旅游景点的徽章、日常消耗品可以放手处理掉,比如他没吃完的药、已经开封的护肤品。
第三步是转化形式,把他的病历本折成纸鹤,串成风铃挂起来。把他的旧衣物剪成方块,拼成坐垫。把他喝水的旧茶缸改成小花盆,种上多肉植物。
第四步,重建意义,把它的语音影像资料刻成光盘,在重要的日子里打开播放。找几个它的小物件和一粒薄荷的种子埋进土里,等到长出薄荷叶的那一天,你会明白什么叫做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留着那支旧钢笔,不是放不下,而是因为爱有时候需要具体的形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