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都会回老家,至少一趟,因为我爸爸还生活在山里。每次回家都会去看看亲戚朋友,也会探望村里的留守老人,和他们聊天,听那些乡里乡亲村里村外的故事。
我发现很多故事都有很类似的情节和共同的特点,也许这就是这一代农村人思想观念,也许就是现代农村人的宿命。
绝大部份都去城市生活了,不管有没有能力,也不管有没有手艺,也不管能挣多少钱,也不管在城市里是做什么的,反正进城就是正途,否则会被大家认为没有出息。村里的人连接着全国各地,故事也在全国各地上演着。
五一节,村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热闹的喜宴,是谢妈家的两个离婚的儿子,同时带着新媳妇回家同时举办婚礼,我爸爸说好久没有如此热闹过了。
这个喜宴背后道出了农村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了,两对夫妻曾经是四个家庭的离婚故事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也代表了这群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大部分人的命运。
我想也许是以下这些原因。
大家一起生活在农村里,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也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和压力,可在城里工作生活压力太大,挣钱变得越来越困难,很难达到最初的预期,而往往夫妻干的工作是不一样的,夫妻互相协同互相理解就会越来越困难。
城市是个大千世间,各种人都有,无论是物质还是感情方面的诱惑都太大,如果夫妻之间感情没有太深的基础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出轨。
习惯不好,或者不够勤奋,尤其是喜欢打麻将的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在农村自给自足季节性作业就没有问题,在城市里就很容易让另一半失望或崩溃。
孩子教育问题也是矛盾的焦点,老婆希望把孩子带到城里来读书,而老公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导致过不下去。
当挣到钱以后是在城市里买房子还是回老家造楼也会有分歧,听说谢妈的大儿子离婚就是因为原来那个媳妇不孝顺他父母,不同意回家起新房子。
大部分人有钱以后都会回老家造房子的,一是为了赡养照顾家里的老人,也有的是为了面子,也有的是为了几年后回乡生活落叶归根,但也有很多人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精彩以后,就再也不想活回到原来的样子。
我想无论是谁,无论是在城里还是农村,未来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生活也会越来越便捷和美好,但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是不能丢掉的。
无论是生活,还是婚姻,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