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清晨,夏威夷珍珠港,在日本海军441架飞机的攻势下美军毫无防备,在猛烈的爆炸声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全程不到90分钟,美军2400人丧生,次日,美国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而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越来越不能理解这个对手的所作所为,这个民族可以从一个极端毫无征兆的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这些极端反差的特性被刻进了这个民族的血脉里,今天我们透过菊与刀这本书,来聊聊这个怪异又与我们有些相似的民族。
菊与刀,樱花及武士,透过这些表象,鲁思·本尼迪克特试图去弄清这个东方国家民族性格的基础逻辑是什么,他们的行为模式背后的动机又是如何形成的,阅读历史,我们发现日本是一个自身的转变非常快的国家,他们可以孜孜不倦的去吸取其他国家里面的文化与思想,也可以对吸收到的知识全盘抛弃,日本的封建时代是从中国“借”回来的,日本的资本主义时代是从西方“借”来的,每一种新的东西都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如今距离作者成书已经过去了50年,按照作者的理论日本完全可能会变成另一个样子,而即使是这样,一下东西也是不会变的,比如对道德的观念,日本的道德观与中国封建时代的道德观非常相似,他们对于忠和孝的概念非常的崇尚,从他们对恩情的态度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二,首先日本人认为人一出生就是负债的,这种债来自父母,来自老师,来自教会了你任何东西的人,他们对你的恩,你需要一辈子去偿还,日本人所理解的“忠”、“孝”两种“义务”都是无条件的。这样,作为日本美德核心的“忠”、“孝”就和中国人所理解的那种对国家尽忠和对父母尽孝道的思想区分了开来。从七世纪开始,日本就广泛吸取了中国伦理道德体系的精髓,所谓的“忠”、“孝”都是汉语中的字眼。但是,两国间所不同的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相反,在中国人眼中,“忠”、“孝”是有条件的,他们对象必须要具备“仁”的性质,这是是比“忠”、“孝”更高境界的美德,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局者须以德服人,而仁的思想却没有被日本所吸纳,他们的忠诚与孝都是绝对的,没有可以反抗的余地,这一点从日本的教育上也可以看到,在日本,人们对于老人和孩子的态度是非常宽容的,而对成年人则是非常的严格,他们认为人只有在束缚下才能发挥出精神力量的极致,因此如果出于人生的低估,死亡可能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解脱方式,这也是日本人的自杀率一向是世界最高的原因。除去社会本身的压力,传统的价值观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与其他地区是截然不同的。尽管这本书忽略了日本传统历史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但是作为了解日本文化的入门教材,其价值是巨大的。他还探究了日本对美的理解,为什么他们总是在求极致,为什么封建思潮如此浓厚的国度却对肉体的放纵全然没有限制,为什么日本如此害怕麻烦别人,日本语言中没有一句脏话,却可以随时向一个人挥刀,更多经常,我们下期继续分析,我是每天我都在这里,与你分享一本好书,讲述一个故事,希望今天的推荐你可以喜欢,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