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1章。原文如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这段话可以意译为。道是永恒的,是无形的。君主如果能守住它,万物自然会潜移默化。发展变化而有那些欲望将萌动起来,我会用无形的朴来认定它。用无形的朴来镇定它,那将会没有贪欲,他没有私欲就会平静下来,天下人间将会自然正常。
道德经第32章原文如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让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这段话可以意译为。高层次的德不自以为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高层次的德是顺其自然,无意表现它的德。低层次的德是做道德事,有意表现他的作为。高层次的仁,有所作为,而无意表现他的仁。高层次的义,有所作为,而有意表现它的义。高层次的礼,有所作为,却没有人响应他,于是就卷袖硬拉强拽人按礼行事,所以丧失了道,然后才讲德。丧失了德,然后才讲仁,丧失了仁,然后才讲义,丧失了义,然后才讲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淡薄,邪乱的祸首。所谓先知先见之明,不过是道的浮华,而且是愚昧的开端。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拘于浅薄,存心朴实,不拘于浮华所以要舍弃浅薄与浮华,而选取敦厚和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