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老师给晓丫头布置的作文主题是“以逛书店为题,生动有序地写下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对于晓丫头来说不陌生,因为她每周末去上画画班前后会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般我们都会带她去旁边的书店休息一会儿,看看书、吃甜点。她会说书很好看,不过我觉得她似乎更在意甜点。
最好的文章都源自生活。我的感受是最好写的文章也来源于生活,写你做的似乎更有话可说,也会真实而打动人。但晓丫头却还是一如既往的畏难,“我真不会写啊”。“你基本上每周都去逛书店,吃甜点看书,咋就不会写呢?”“我不知道写什么?”万般无赖之下,只得带着她“重返现场”,从看到书店开始,引导她回忆,想通过这样的场景重现,让她找到可以写的素材。
不过,貌似我想多了。我感觉遇到了“江小白”,那个看到书店、想到甜点就奋不顾身的晓丫头,简直像是记忆被“偷吃”了一样,一问三不知,瞪着个圆溜溜的眼睛看着我,一脸无辜的说“书店里都是书啊,有啥好写的。”我只能说服自己“先静静”,然后让她自己先按照我说的“看到、听到、想到”写写试试。
五分钟、十分钟……一刻钟过去了,她好像还在写着。看来上道儿了?心里一阵窃喜,看来不是我想的那么“萌呆”嘛。我便翻开自己的书,准备安安静静看会儿书。她拿着作文草稿本怯生生地进来了,“我写完了”。我一看本子,差点一口老血就喷出来了,除了题目,一共写了40来个字。“这就算写完了?”“是呀,就只能写这么多。”
“逛书店:一天,我来到神奇的书店。我找哇找,终于在书柜的角落找到了我最喜爱的书《口袋里的爸爸》。”(全文完)
好吧,看来我只能使出我写“八股文”的“杀手锏”了。一边跟她一起回忆过程,一边写关键词列提纲。什么时候去书店的?写上“画画的时候”,去的时候什么心情?写上“开心”,走到门口闻到什么味道?她自己想起了“咖啡和书香”,走进书店听到什么?她说“很安静”,大家都在干什么?“都在看书”,进去以后是什么感觉?“舒服”,去了干了什么?“看了《口袋里的爸爸》”,书里讲了什么?“讲了一个神奇的爸爸”,你看了以后什么感想?“开心”。
围绕着9个关键词,她又开始“憋”了。但感觉她不再那么畏惧,一边想一边写上了。我拿着自己的书,坐在她身边陪着她。她一会儿看看关键词,一会儿写写,写好一段就在一个关键词后面打个勾。慢慢进入状态了,低着头“奋笔疾书”,小脸蛋都憋红了。手写酸了,甩甩胳膊继续写,一声不吭,全然不顾我这个老父亲坐在边上。
半小时左右,大功告成。我没看文章,先问她“什么感觉?是不是有点爽?”“嗯,我把自己想写的都写出来了。”“这就对了,要记住这种感觉哦,这样的感觉写出来的作文不会太差的。”“下次我还要这样写。”果然“上当了”,这样洋洋洒洒的畅快淋漓确实会上瘾的。
看了一遍她写的作文,这应该是她这辈子一次性写的最多的文字了,我和她一起讨论的场景,在关键词的引导下,基本上写出来了。改了几个小地方后,我让她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基本就成型了。
“逛书店:星期日,我上完画画课,很开心,因为我要去逛书店。
我慢慢来到了书店门口,就闻到一阵阵咖啡加书香的闻到。悄悄告诉你,那个书店里有个甜品铺子哦!书店里很安静,有好多人去那里看书。我猜他们一定是爱书的人吧!
这么想着,我来到一个书柜的角落,我喊道:“啊!我终于找到你了。”这是,管理员阿姨走过来说:“小朋友,书店不能大声喧哗。”“哦!我错了,对不起。”我红着脸低下头说。
管理员阿姨走了,妈妈说:“孩子,阿姨说得对,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好的!”我回答。
我拿出我最喜爱的书——《口袋里的爸爸》,安静地看了起来。看了一半,妈妈叫我回家了,我放回了书就跟着妈妈一起做出了书店。
回家的路上。我真想把自己的爸爸也装进口袋里呀!这样我就可以把爸爸带到学校里,我不会的题目就可以问他了。”
我感觉比较满意了,为了奖励她,陪着她在家里用投影仪上看了她最近一直想看的《妖猫传》,让她品尝努力过后的小确幸。
当然,我们的满意还需要老师的检验。第二天早上送她上学,她有点兴奋“爸爸,你说老师会不会说我的作文写的好?”“我想会的。”但我真没底气。放学回来后,我跟她一起打开作文本,老师在本子画了几条线,一般老师认为写的很好的句子才会划线,打了三个大大的“√”,但也在最后用红笔加了一句话“想着想着,我偷偷笑了……”
看完老师的批改,我和晓丫头对视了一下,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