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老师的习作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那么真情、真话、实话应如何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支老师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我们强调写真实,应该强调所写的事物、人物、情境要符合事物的基本规律。说通俗一点,就是要合情合理。他不反对作文中的虚构,但这个虚构一定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要令人信服。

另外,小学生是用小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小孩子的心去思考,用小孩子的方式采取行动,得出小孩子的结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行为。幼儿和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往往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具有原始初民般的思维状态。皮亚杰关于儿童的发现是,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他们的心理活动以想象或幻想居多,而对现实世界、成人世界发生的真实事件往往漠不关心或视而不见。他们可以自由地游走于现实和幻想之中。他们的眼中、心中的世界,亦真亦幻,他们是天生的健忘一族。

所以,虽然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这生活是成人眼中、心中的生活,还是孩子眼中、心中的生活呢?我们应该让孩子写出孩子的生活世界,让孩子写出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孩子写他乐于表达的内容。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想象或幻想的产物,或利于想象或幻想的材料,正触及低年级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和精神需求,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那才是明智上佳的选择。

而习作教学中,习作形式与内容的错位是学生习作失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写作文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写什么和怎样写。作文不是加工一件现成的物品,而是要从内心生发出产品来,心中无物,任凭你掌握多少种方法,文章还是写不出来。如果硬要写,只好大家一同到大街上扶老太太捡钱包等,这样的作文哪里还有真实可言?

通常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所以,无论哪种形式都是由作文内容的需要来决定的。学生有了确定的写作内容,也就随之确定了写作的方法。内容第一位,形式第二位,内容决定、支配形式,形式依赖服从于内容。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具体生动的人物、故事、景色等鲜活的内容,徒有形式,即使将其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高的遣词造句、语法修辞、谋篇布局的方法,也根本写不出像样的习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