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而郑和的第一次下西洋是1405年,两者之间相差了87年。
再看一下当时船队的规模,哥伦布在第一次航行中只有三艘轻帆船,其中最大的一艘是长度小于17米,只有6米宽,最大规模的一次人数约为1200人。郑和的第一次下西洋时,就有62艘长度达到138米的宝船,和其他船舰加起来总共200余艘,带领士兵也达27800余人。换句话说,郑和驾驶的是航空母舰,哥伦布却不过是小米加步枪。
那么硬件差距是如此之大,为什么郑和总是找不到新的方法?
首先,两者在目的上有所不同。郑和下西洋行是为了提高民族威望,收附属国并发展贸易。而哥伦布却意在掠夺黄金、白银、香料等资源,打通印度的贸易之路,尽管后来去到了北美。
其次,郑和和哥伦布的驱动力不同。说简单点,郑和只是个国家干部、钦差大臣的角色,他没有个人野心,他都只是奉旨办事,行为很简单。哥伦布是一个海盗,西班牙女王只是他的赞助人,他就像一个承包商,更多的是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因此,与郑和相比,哥伦布拥有更多的个人意愿,更像是一位拥有自主权的企业执行官。
第三,郑和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于哥伦布。明代的地理环境使郑和无法穿越太平洋,郑和只能沿着海岸线航行,船只到达海岸线延伸的地方,因此郑和只能向南到达非洲,这已经是明代的极限能力。而哥伦布深信地球是圆的,他们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越过大西洋到达了美洲,这相对容易,所以他们无意中发现了新世界美洲大陆。
最后,让我谈谈这两人航行的本质差异及其各自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只是一时扩大了中国文化圈的影响力,增进了中国与亚洲各国乃至非洲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是这种项目属于政府一手包办的面子工程,注定了人亡政息的结果,对未来的影响相当有限。
而哥伦布就不同了。在当时的欧洲盛行着关于东方印度、中国的富饶传说。哥伦布海上航行的直接动力是财富,这种驱动力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驱动力是一致的。由于激励机制,哥伦布的航行引发了欧洲淘金热,并促进了原始资本积累。
历史告诉我们,西方找寻东方,东方也找寻西方,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各自文明的进步,而闭关锁国只会导致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