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帖子成网红了,三亚六盘村的民宿老板投诉村里的鸡打鸣导致游客睡不好。
我们来看看这位老板的帖子。这位老板就是网友Liya63,在天涯社区发帖称,“三亚的公鸡为什么半夜开始打鸣?从半夜到清晨,到日上三竿,绵延不绝此起彼伏的鸡叫声,简直就是划破夜空‘振奋人心’的交响曲。”
“村民已经有了收入渠道仍在村里养家禽养牲畜这件事让网友Liya63很不解,更令他解释不清的是‘为什么三亚的公鸡半夜就开始打鸣?这算不算扰民?很多客人投诉无法拥有一个正常的睡眠,不光是我们一家,应该说其他旅店也面对同样的问题。’”
我想说,这个投诉的老板很可爱。作为民宿老板,就应该做过功课,乡下少不了家禽味。他也会整合村里的资源,优化民宿特色和卖点。但是,这位老板可能不太懂什么是民宿。
什么是民宿?我让度娘来说说吧!民宿(潮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我想这位老板愿意“飘洋过海”来到三亚建民宿,一是看好三亚旅游市场,二是海南环境好,想呼吸醉鲜空气。民宿选址下乡,有可能也是看好地理位置和资源,不然做生意谁想亏本,不想赚钱呢。
不过,这位老板可能生活在城市里久了,乡土味道估计都是从书籍里嗅到的,没有真正见识到农村生活。虽然刚到下乡做生意,也不来了解村情。
养家禽、牛羊猪,这是农村最常见不过的情景。在下乡,每家每户都会养鸡鸭,作为菜肴的补充。海南人有无鸡不成宴的习惯,逢年过节,或者招待好友来宾,都要杀鸡宰鸭,能在家里养几只鸡也是应该的。一来,不用花钱,二来可以吃得放心安心,三来农村生活才不失本色。
我是乡下人,虽然现在城里生活十年。但是每次回家,听鸡鸣声也不觉吵闹,也不会被吵醒,反而睡得更香了。当然,我家的鸡是从凌晨开始打鸣,再到清晨五六点,记忆里这些鸡鸣声就是父母的闹钟,他们以鸡叫声为界,从床上一骨碌地爬起来干活。
借用网友“54哭泣的骆驼”得话说:曾经半夜打鸣的鸡是勤劳致富的象征,以鸡的作息时间为标杆,作文里歌颂过多少次公鸡按时打鸣,准时上班。
《三字经》有这样的名句:“犬守夜,鸡司晨”这位鲜活地描述出了鸡的习惯。下乡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也习惯了这个鸡的习性。估计地球人都知道个的。
如果这位老板在建设民宿时,应该知道“雄鸡一鸣白天下”。投诉的游客也太可爱了,知道住的是村里的民宿,本来就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说白了,就是“半卧方入梦,村外又鸣鸡 ”的情形。鸡叫了,就耐不住烦,平时的汽笛声呢?我只能说,这太矫情了。把鸡赖到老板身上,老板又赖到鸡身上。
我们暂且不说鸡。这件事,让我也想到了去年的一件事。同样是在三亚,同样是被投诉,而对象就是青蛙,青蛙扰民。
我觉得这群青蛙要是听懂了人类语言,估计也是会觉得很委屈很委屈。它们生活在此地算是世居了,“稻花香里说丰年”,也不知道呱呱地叫了多少年。现在被投诉扰民,你说它不会说委屈吗?
青蛙是不是也会质问,这车水马龙的地方,是不是太吵了,扰了它们的清净。青蛙在叫,说明这环境变好了,可以说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三亚环境整治有成效了。
把这两件事聊到一起,感觉这些人真的太无聊了。难道让职能部门勒令村民不要养鸡鸭,不要养发声的动物,比如狗?或者说,把城市周围村庄的鸡给杀了。那也不太现实吧!
入乡随俗吧,放过那只勤劳的公鸡。村民都能和鸡相处了这么久,这位老板应该明白自环境和谐这个道理。鸡叫也是一种生活美,也是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美。
陶渊明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自古鸡叫都见于诗词,成为文人墨客的宠物。这位老板可以把鸡当成“宠物”,在宣传信息里写上这样的亮点:夜半卧床听鸡鸣,体验原生态的海南乡村生活美,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乡野乐趣,感受三亚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