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一直到上小学之前,孩子总会有很多行为难以理解,有些行为甚至让你哭笑不得、无从应对甚至抓狂。比如:不停哭闹、抓住啥就吃啥、扔东西,再大一点还会出现执拗、说脏话、乱涂乱画,到了五六岁开始对人是从哪来的,结婚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偷拿东西。当我们读完了《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之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来自生命内在的驱动,都是生命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只属于0-6岁的孩子,爸爸妈妈总是喜欢把这些行为套机成年人的行为规范中,所以就变得难以理解了。
这本书的思想基础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那么说到爱和自由,不得不提的是一本畅销全世界的日本名著《窗边的小豆豆》,在这本书中,天性不安分的小豆豆,萌的可以,调皮的可以,也让人头疼的可以,她被各种学校所排斥。但是,最终她在巴学园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教育快乐。深谙教育之精妙的校长,用废旧电车做教室,自己安排课程和丰富的课余生活,在那里有着让人极度艳慕的爱与自由的氛围。真正的巴学园在日本也存在过,可惜二战时毁于战火。《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就是书中小豆豆的原型,她就是巴学园的学生。
在我们中国的北京,同样有一座芭学园,这个“芭”是芭蕾的“芭”。在那里,孩子们的玩具和工作材料都是老师和孩子们自己完成的;在那里,孩子和老师是平等的,他们可以直呼老师和园长的名字,那里的孩子甚至可以大声的质问园长为什么收费这么贵,还有一个芭学园毕业的孩子,上小学时迟到了,老师本来想要批评一下他,结果被这个孩子辩论的哑口无言,直接懵掉了。总之孩子所有的天性在芭学园都可以得到理解和释放。北京芭学园的创始人李跃儿老师,也写过一本类似的书叫做《关键期关键帮助》,我想她当年创办北京的芭学园,也许就是对《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的一种崇拜和情怀吧。
自从知道北京有这样一所芭学园以后,我就一直期待自己的孩子也能进入这样有爱和自由,有规则和平等的幼儿园,很庆幸我们沧州二幼就是这样一所幼儿园,虽然园长是一位男同志让人很意外,但是他很绅士和彬彬有礼,每次演讲开始和结束,都会很认真很谦逊地向大家鞠躬。
回到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这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作者孙瑞雪女士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敏感期理论的创始人,整本书以蒙特梭利、卢梭和皮亚杰等经典教育学、现代心理学为基础,推崇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整本书都是以老师们亲历的教育实践为主体,配以孙瑞雪老师的简单指导和评述,让内容生动鲜活又贴近生活。
那么,什么是敏感呢?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生长过程中,儿童受到内在生命力的驱动,在某个时间段内,专门吸收环境中某一特定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敏感期并提供帮助?因为,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平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很多家长读完了这本书之后都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甚至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题外话:如果二幼的演讲团能把这本书的理论推广到颐和妇产、妇幼以及各大医院的产科去,我认为那里的爸爸妈妈们最需要这些知识,因为我现在就觉得当初没有人到产科给我们上这门课,让我们整整丢失了三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孩子现在才三四岁,虽然前三年的敏感期没有被重视,但是后面的三年我们还有机会呀,读了这本书,相当于吃了半瓶后悔药。因为以前错过了太多,所以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学习,抓住时机,把剩下的半瓶后悔药吃完。儿童敏感期真的是转瞬即逝,有些敏感期可能只有几十天甚至十几天。
执拗敏感期是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发生的一种行为,虽然当时并没有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但是它肯定发生过,而且可能现在正在进行而你没有发现。
就拿我女儿来说吧,大约半年前开始,每天回家上楼梯时都会说,“爸爸,咱们比赛,看谁上的快”,我说好。最开始的几天,我故意让她跑在我的前面,假装追不上,然后说“你怎么跑得这么快?”她说“是呀”,我“你是不是这几天吃了很多蔬菜和牛奶呀?”她说“是呀,我特别喜欢吃蔬菜和牛奶”。过了几天后,我几次超过了她,这时候她就对着我大喊大叫让我到后面去,有时候甚至哭闹起来,所以我就只好退回去。经过几次观察我发现,我可以在后面追她,甚至可以和她并行拼抢,就是不能超越她。因为在之前的游戏过程中,她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就是她比我爬得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秩序感的一种表现。我比她爬得快了,就打破了这种秩序,所以就会遭到激烈的反对。在这个过程中你还会发现,她也建立了另外一种认知,就是我跑得快是因为喜欢吃蔬菜和牛奶,让她对吃蔬菜和牛奶这种行为进行了认可。
有人说,现在不是有一种说法叫挫折教育吗?说不接受挫折教育,将来很难免对成长过程中的失败。而我认为,敏感期比挫折教育重要太多,敏感期是帮助孩子的大脑建立更加完整的回路,能够培养更健全的人格,最重要的是敏感期是无法弥补的。
其实,如果你认真观察,3-4岁的孩子还有很多执拗敏感期的表现,比如有客人来访,听到敲门声必须是孩子自己来开门,如果大人开了,她会哭这要求客人退回去,重新开一次等等。解决儿童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理解不是特别难,但是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的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来的快乐。
这段时间内,孩子可能还会出现色彩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数字敏感期,书写、阅读、语言敏感期等等。具体可能表现为喜欢到处乱涂乱画,听到音乐就打节拍或者跟着哼唱,学着大人的样子写字,学大人说话等。只要我们作为家长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你的孩子正处在某个敏感期或者几个敏感期重叠。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倾听与观察,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素材、时间和空间。
以前常听一些家长说,孩子这么小能学会啥?六岁之前就啥也不用学,甚至有的家长因为自己忙,直接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直到上小学了才回到自己身边。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其实在孩子某个敏感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胜过后期努力很多倍。甚至,我们可以考虑在某些敏感期到来时,带她去参加相关的兴趣班,当然,教学方法和内容一定要与年龄相适应。如果家长朋友对孩子是否需要较早接触拼音和字符感兴趣,可以在本书174页-179页找到答案。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些敏感期给孩子提供帮助,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素材呢?包括为什么我们的幼儿园要提倡爱和自由呢?我从另一本书中得到了答案,我们的大脑与生俱来就有一千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诸多不同的潜能,但这些神经元需要关键性的类神经连接,就如同无数个独立的电话亭需要连接线一样。每个人从出生到3岁,大脑每秒钟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然而,数量如此庞大的类神经连接如果长期保留,那么大脑将不堪重负。因此,我们的大脑通过一个叫做”突触削减“的过程,消除不必要的类神经连接,淘汰较弱或不常用的部分。
所以,在儿童某个敏感期你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把这一部分神经元进行连接,那么这部分突触就会被大脑认为没啥用而被削减,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学外语远不如娃娃学得快的原因。(马克。扎克伯格的中文演讲)我们也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常说男孩比女孩数学和理科能力更强,因为有研究表明,男孩从小接触到的数字、机械、运动类的词汇要比女孩多一倍以上,而女孩从小接触更多的是颜色、感情、文字类的词汇,甚至有意无意的被暗示“数学不是你擅长的“。
由此可见,抓住儿童敏感期,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给各位家长提一条建议,请放下你的手机和平板,关掉电视机和电脑,孩子需要的是有反馈、有感情、有互动的交流,电视和手机上的语言、文字是做不到这些的,不能帮助你的孩子度过他们的敏感期。那么,现在有很多陪伴机器人,他们行吗?我认为现在还不行,他们的智能化还不够,以后会怎样还不得而知。
总结一下,我们作为父母,以前懂得太少,所以耽误了对老大的教育,这件事一直让我对自己耿耿于怀,在这里向错过了最佳教育期的孩子真诚的道歉。所以,我现在对于亲子教育类的书籍和学习内容都非常关注,也算是弥补缺憾的一种方式把。儿童敏感期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请及时发现并抓住儿童的敏感期,虽然12岁之前还可以补救,但是现在才是最好的时候。
按照习惯,最后推荐个大家一本我最近听了很多遍的好书《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将指导父母如何在日常对话中,用语言塑造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