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怎么做调查?
教员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陈云在《怎样才能少犯错误》一文中写到,我认为我们做工作,应当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力量用在了解情况上。情况了解清楚了,就可以正确地决定对策。如果要我明天做报告,当天晚上还忙于搜集材料,以了解情况。不忙于决定对策,而首先了解情况,这才不是本末倒置。
那么为什么要先调查和了解情况呢?这是因为如果你不调查就得不到实际情况,那么你得到的结论就是主观的,就是片面的,就是现象的。如果做了详细的调查,那么你得到的结论就是客观的,就是全面的,就是本质的。
那么怎么做呢?教员的文章中提到了要下去走,要开调查会,可是怎么具体的操作呢,陈云的方法就很可以参考。要交换、比较、反复。
首先交换是打头的,要和更多的人去交换意见,这样可以更全面的搜集信息,特别是和你相反的意见,如果没有和你相反的意见,那么就自己想象一个相反的意见出来,驳斥相反意见的过程就是分析矛盾双方的过程,如果相反意见是错误的,那么驳倒了他可以让你对自己的意见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如果相反的意见是对的或者部分的对的,那么你就可以吸收得到更全面的理解。
交换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比较则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不经比较就看不清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比较的过程不仅要比较现在的情况,还要比较过去的情况(历史的情况),因为世界普遍是发展的(所以要了解历史)联系的,还要比较敌我友三方的情况,教员在《论持久战》中就用到了这种方法。
最后是反复,这个反复不是反复无常的意思,而是做了比较以后,不要马上决定问题,还要进行反复的思考,对于有些问题的决定,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过了一个时期久可能发现不正确。(世界普遍是发展的)解决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个时候再看看,然后再做出决定。
我们要先调查才能做决定,要了解辩证唯物论的基础是世界普遍是联系的和发展的,所以要找到其中的联系要全面,不要片面,要交换更多人的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要对敌我友三方比较。还要找发展,要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要反复要允许他发展一个时候。交换、比较、反复也是对立统一的,一定情况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反复的过程中有了变化可以再次交换、比较。交换来的意见也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也可以假想一个反面的意见来交换。
做好这些解决的方法自然的就出现了,教员说“调查就是解决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