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今天我被惊讶到了。你们知道吗,在今天,在阳历二月中旬,在我家山上的桔园里,在桔园山上的最顶上那行桔树中,靠北方向最外面的两棵桔树上,还挂满红橙橙完好无损的蜜橘。
这些蜜橘是今天我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发现的。第一眼看到这些蜜橘的时候,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摘下一个桔子,左看右看,一个斑点也没,果皮和果肉紧凑没有分离,那是没受伤没被冻坏果皮才会有的现象。我还是不信,要不就是里面烂了,或者变味了。剥开一个桔子一看,里面的果瓤非常完整,果肉鲜红。我拿一瓣放在嘴里,哦!酸甜可口,香气扑鼻,是家乡蜜橘最纯正的味道。这些蜜桔,还真没坏,好像还更好吃。不仅仅好吃,似乎还少了一点酸涩的味道,吃了还不上火。接着,我冷不住又多摘下几个,三下五除二放进我的口里。剥桔子,我们最在行,一个桔子仅仅几秒就能到我的口里。我吃了饱。别浪费了这些蜜桔,这可是上等水果。我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回家拿了两个篮子。回到地里,我麻利地剪下来,刚好把两个篮子装满。还不信?我发图给你们看。
现在问题来了吧!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在这片桔园里,我种的蜜橘品种是一样的,同一时种,同一种方法管理,怎么就和其他的蜜橘树不一样呢?
去年,我这一片桔树林都遭受到夏季和秋季高温干旱。去年初冬,它们都遭受冻雨,都经历了一个严冬。为什么其他的桔树的桔子坏了,唯独这两棵没坏。我仔细看了看满山的桔树,除了这两棵树外,其他树上的果子已经不多了,基本上烂掉了掉在地里,还没来得及腐烂的,桔子皮要不变黑,要不溃烂得不成样子,没有一个好的。表皮已经烂了,桔子里面的果肉变味了。
表面上看是找不出原因的。我站在山下仔细看了看:那两棵桔树的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松树,两棵高大的杉树。那里的地势最高。那里最靠近北面。那里是北风头上。
也许跟这些有关吧。我还记得,去年采摘的季节,那两棵树的桔子还是青黄色的,硬邦邦的,像个铁球。可能是这两棵树受伤最严重引起的,你看,最干旱,最冷,最遭风刮,最没日照(三棵大树挡住了阳光)。
这两棵树,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环境;这两棵树,经历的伤害最大,它们生长的速度受阻。恰恰是因为它们生长缓慢,练就了特殊的抵抗力;缓慢生长,延缓了它们的衰老,特殊的抵抗力保持了长久生命力。
它们属于后熟的,后熟的生命力更长久。
由此,我想到了现实的人。世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器晚成的人。如齐白石,他56岁前还是靠画画和卖画为生。过了56岁,他一改以往的画风,才使他的画上到了一个新境界,从而一举成名。
每个人的成长,可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困难是他成长的阻碍。可是,正是这些阻碍,磨砺了他们的意志。成长虽慢,脚步更坚实。成长路上,只要坚持,成功晚点也无妨。
他成名我青涩,我成名他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