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相信生命的信使会带来讯息,揭示真实自我的秘密,那么我们就会接纳孩子,把他们当作是生命传递给我们的讯息。我们不会评判、责备、回避,哪怕他们会昭示出我们的不觉醒;相反,我们会带着虚心和感激向他们学习。
教会我们释放自己的自负感,拥抱本真的自我,是孩子来到世间的固有使命之一。由此,我想到了伊丽莎白和马修夫妇的例子。这对夫妇育有两个儿子,两个孩子都为伊丽莎白带来了智慧的礼物。她发现,接纳儿子最真实的自我使她获得了很大教益。
马修夫妇的大儿子叫戴维。他成绩优秀,为人慷慨,富有同情心,篮球也打得很出色;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智慧的心灵。不过,他们的幼子迪肯的情况有点儿不同。迪肯的学业算不上优秀,也不爱好体育运动,是个马虎粗心、健忘懒散的孩子。迪肯有些特立独行,他拒绝接受规则的限制,喜欢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他不在乎自己的外表、穿着,也不在乎人家怎么看待他;他拒绝参与物质世界的竞争,也没有成功的渴望。他偏爱把时间用在照顾宠物、阅读和辅助弱小儿童上。他经常考试不及格,对成绩单也无动于衷;他宣称自己要去做生态农夫,或是去第三世界国家支教。
如果说马修很难接受迪肯,那么更让他为难的是,如何在两个差异巨大的儿子之间找到平衡。同戴维在一起的时候,他会感到自豪;但对于迪肯,他却替他羞愧,甚至嫌弃和讨厌他。他对两个孩子的评判完全是基于自负感,而不能从现实中收获教益。
不过,伊丽莎白的反应不同,她完全“有觉察”。她发现戴维成全了她的自负感,而迪肯却解构了这种自负。“想象一下,如果我只有戴维一个孩子,我的自负感将是多么不可收拾。”她向我坦陈道,“感谢老天给了我迪肯,让我能对非传统和有差异的事物给予更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