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荀子·礼论》亦曰:“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这世间万端变化,皆在阴阳消长间。读懂了阴阳消长的规律,便能明了这世间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人生的智慧,便在其间。
今天小君尝试着归纳出阴阳消长变异的几大规律,希望能帮到亲爱的朋友们。
阴阳一体
虽说阴阳具有着对立相反的特性,但毕竟他能在统一中协调共济,因此才能成天地,生万物。太极,便是阴阳对立又和谐统一的表现,而它体现的便是世间万事万物皆存在着矛盾统一的一面。正如人的个性,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如仁慈太过就成了软弱,还需原则的坚持来调剂;个性太强易若没有宽容调剂则易成固执;而热情过度则成了没有边界感,此时便需要一些底线来约束。
阴阳互生
常言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往往相互依存而生,任何一方皆不可能脱离另一方而独存。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往往人们在顺遂的时候,便会忽略对危机的敏感;在困境中也容易因为意志消沉而忽略了对时机的把握。因此不论处在人生的顺逆境,皆需淡定沉稳的心境,从中去发现事物的另一面。
阴阳消长
《周易》中,天地万物生发,四时轮替,时代更迭皆因阴阳的消长的使然。阴阳在对立中和谐统一的同时,亦在不断地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因此,我们切不可以静态的眼光去看待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否则会忽略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被时代所淘汰。
阴阳转化
《老子》云:“反者道之动”,所体现的便是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而在生活中,物极必反的规律便体现在凡事有度上。在前面我们聊到了阴阳一体的概念,万事万物皆存在着矛盾统一的一面,当仁慈太过而不知坚持原则,越过了那物极必反的底线便成了软弱。这世间,是非对错,得失厉害皆有度,若是越过那“度”,其相反的一面将渐渐显露。因此生活中如何把握这“度”,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阴阳互补
最能体现阴阳互补之道的就是传统的中医体系。在中医体系中,阴阳平衡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而阴阳失衡则是疾病产生的原因,因此中医的养生体系便是充分的利用了阴阳互补的理论,来平衡身体的机能,保持健康长寿。然而在《周易》中,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只不过人们往往在不同的阶段和场景下之注重了其中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例如年轻人往往注重了“阳”的一面,如乾道一般自强不息,刻苦努力,却往往忽视了“坤道”阴柔的一面,在繁忙中逐渐冷漠,性格乖张,渐渐淡漠了人性温暖的一面。而老年人则恰恰相反,阴盛而阳不足,多了些柔弱与依赖,而少了些自我的精彩。因此,在生活中体现出我们某一方面的特性时,亦不要忽略了潜藏的另一面。
这世间万物皆脱不离这一阴一阳的变化之道,正如伟人的《矛盾论》所说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互相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如何去认知正视,并充分利用阴阳矛盾平衡的规律,便是我们这一生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