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随笔13:从客户开发到维护,一人负责还是按职能多人分工服务?
其实企业的发展很有意思,经常会有一个循环轮回。
早期刚创业时,创业者往往是自己开拓客户,后续维护服务、续单、消费升级也都是自己。随着团队发展壮大,客户数量也越来越多,于是进行了分工,根据工作属性对业务流程分阶段负责。
以培训行业为例,可以将业务流程大致分为:电话开拓——>拜访约课——>课程成交——>维护服务——>续单升级。
将电话开拓组建一个团队,如“电销部”,再将拜访约课与课程成交组建一个团队,如“销售部”,最后将维护服务与续单升级组建一个团队,如“客服部”。
由电销部打电话建立联系,约客户见面,再由销售部派人见面沟通、谈判,约到课程现场,再分细一点,在课程现场会有专业的成交手逼单成交,最后交给客服部进行维护,后续再消费升级。
这样做的原因与优势:
1)聚焦一件事,做事简单,员工会越来越熟练、专业。
以电话为例,从找名单,到电话话术,再到直接约课,或者约拜访,一个人长期做一件事,相对比较容易,也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专业,理论上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2)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彰显公司的专业与客户的尊贵。
不同的阶段让不同的人来负责客户,会让一些客户认为这家公司是个大公司,员工也很专业,也会让一部分客户有尊贵感。
但这样做的劣势其实也很明显:
1)做事单调,没有成就感。
同样以打电话为例,员工如果一直待在电销部,就会一辈子打电话,极其枯燥无聊,约到客户后就交给了销售部,客户是否成交与自己的关联度较小,没有成就感,没有幸福感。
2)利益分配容易失衡。
单纯从电销部、销售部、客服部的工作难度和专业而言,客户成交后,销售部拿大头。但这个客户的利益是贯穿始终的,没有电话开拓,哪来的课程成交?没有成交,哪有维护服务而续单升级?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容易让员工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3)容易推诿扯皮。
理论上分工明确不容易推诿,但实际上分工做不到绝对清晰,会有真空地带,而且部门之间也会有工作穿插,造成职责重叠,这就给扯皮留出了空间。
4)导致客户疑惑与不满。
客户在咨询问题时,由于业务伙伴较多,客户无法区分职责,从而产生困惑。如果问错了对象,员工回答不及时或者不够专业,容易导致客户不满,也会导致各部门人员之间的不和谐。
并且,分阶段服务虽然体现了专业性,让客户有尊贵感,但无形中增加客户的困难。从方便与黏性的角度而言,第一个对接的人员往往最容易有黏性,有问题时,客户只对接一个人,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从而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
5)人力成本提升。
分工的本意是让员工更专业、更熟练,自然效率更高,从而应该是节约人力成本的,但这仅仅是从理论上成立。
自从有了分工之后,你会发现人的能力在下降,明明一个人可以干的事,偏偏要分给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如果相互之间再扯皮,管理需要的人会越来越多。
从心理学的逻辑来看,分工会让人有了期待,有机会可以减少自己身上的责任与负担,内心深处希望别人事情分得更多,而自己责任分得更少,偷懒心理容易占上风。
所以,分工后人的能力会下降,工作效率实质也是下降的,所需要的人工会越来越多,成本自然是增加的。
于是,企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循环,业务流程从开始一个人负责,到分工负责,到又让一个人负责。客户开发是你的,成交是你的,服务是你的,收益是你的,当然责任也是你的,什么都是你的。
一个人负责就没有问题吗?如何调整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客户数量的增加,精力与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既要会打电话,也要会谈判成交,还要做好服务,讲白了就是一个人忙不过来。怎么办?
另外还有一个风险问题,一个人负责客户,客户有可能会被员工带走,容易出现飞单、私单。
其实很简单,实施“小组制”+“客户备案制”,运用阿米巴经营的逻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可以找一找笔者早期的文章与视频。
结论:
客户交由一个人负责,更符合心理学,也会增加与客户的黏性,让客户满意度更高,也更容易满足员工对利益的追求,员工的能力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如果您觉得有些许帮助,欢迎点赞、评论、收藏、转发文章、关注作者:黄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