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印象
(1)
你从小桥流水中走来,带着江南独有的水墨特色,润染了我的视觉。一直渴望的地方,在夜色笼罩,红灯高悬的场景中拉开帷幕,拥挤进我的眼帘。
垂杨柳下,繁忙的店主用吆喝声招待着来往的行人。一串串红灯的倒影,映着旖旎的小河,把古镇打扮得很靓丽。我行走在南浔的古街道上,如痴地呼吸着古朴的气息,就着流淌的墨色,品读江南这张名片。
历经六千年的风雨,古镇就保持一种姿势,等待着、等待着,直到今天我的到来。
曾经,这里炊烟袅袅,烟火万家;曾经,这里“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商贾云集,物产丰富,造就了这种姿势的底蕴和坚实。
沿河边小道,每向前迈进一步,我总感到脚下踏出一段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我不敢用力去踩河边的每一块石头,生怕每一个历史细节从我脚下沉淀下去。
白墙黑瓦的老街挺拔在河两岸,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冷不丁蹦出一个大大的黑字,“當”。古镇完完全全把自己的美“當”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他乡人。
沈家的后人还经营着百年老字号的“沈家人酒店”,店主用浔酒挽留我们的脚步。干脆就在河边支起一桌,要两碟小菜,温一壶黄酒,陪着身边的老屋一同呼吸、一同眨眼、一同畅饮。
饭后,微醉。沿古街漫步,宛如进入一幅浓墨重染的水墨画。古屋、石桥、垂柳,无不构成画中一景一物。店铺门缝透出的灯光,静静地窥视着每一个陌生人,小心地翻看着他们的口袋,生怕有人把古镇偷偷装走。
夜色里,南浔在静静地画一幅画,自己给自己磨墨。
(2)
早晨的第一声鸟鸣叫醒古老的南浔,也叫醒睡梦中的我。
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我要赶往古镇去临摹这幅巨大的水墨画。因为,湿润的墨色让画更饱满,更富有江南温润的诗情画意。
石桥、青石板、白墙黑瓦,木制小楼,拱形门洞,我一笔笔地描绘,一处处地勾勒,江南早晨水汽升腾,让画面如蒙上点点细雨,我醉了、南浔这幅水墨画也和我一同醉啦!
一个江南女子,身着江南独有的兰花粗布衣,摇着乌篷船走进我的画中,立刻,我的山水画有了灵性,河两岸的杨柳、玉兰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小船承载着游人从自己身边而过,江南女子用歌声唱醒还在沉睡的古镇。
南浔把自己变成一个江南女子,端端庄庄立在游人面前,我看到一种朦胧的元素,在一点点透进画里,古镇流淌在浓浓淡淡的墨色间。
晨风中,我行走在古朴典雅的画卷里,偶有早起的游人从身边而过,如我,徜徉小桥流水,采撷晨雾中古镇恬美的静态。
古镇独特的美还是房子,房子老了,都是白的墙、黑的瓦。古人可能十分推崇八卦,不然怎么只用黑白双色来造就一座古镇。白墙间,长期雨水侵蚀,造就一种奇特的景象,当年黄宾虹大师的“雨淋墙头”技法,莫不是受此影响。雨从墙头淋下,任意纵横氤氲,时而浓重湿润,时而干燥发白,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雨淋之处,白灰墙壁吸水性强,痕迹就自然留在墙上,白是留白处,黑处层层墨,浓淡相间,枯涩与苍润并举,斑驳感直入你的眼,虽无色彩,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南浔这幅画仿佛悬挂太久,饱含沧桑,而又不失古韵、大气。
百间楼有着三四百年的历史,是南浔寻常老百姓住的地方,也是南浔最美的地方之一,美就美在这里的一切搭配和谐。一条弯弯的水道旁边房舍林立,清一色的白墙黑瓦错落有致,上百间大小各异的民居建筑倒映在清水之中。沿河往深处寻,几乎没有露天的地方,房屋伸出长长的屋檐,揽游人于怀中。无论刮风下雨,行走檐下,悠然、从容。此时此刻,真感慨于古人的智。凡到古镇,不看百间楼,就不代表你去过南浔。
我想把自己画进这幅宏篇巨作中,无奈我的笔太干枯,我怕无法搭配这别致的美,身影匆匆而过,留下一座宁静的古镇,立在江南。
(3)
收拾起思绪,南浔印象成江南画册的封面。画册里,合上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一个大大的叹号!围绕着南浔,我永远解读不懂。
谁造就了几世纪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