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的重生(2)

高中时我的“听话”变成了表面顺从,内心自由的状态,但还未能够表里如一,切切实实地表露真实的自己,还交了一个坏朋友——讨好型人格。他们俩合作起来简直能够让我精疲力尽,每一天都如此。

要我说后来怎么赶跑那两个东西的,其一是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她是个“反派”,给了“听话”和“讨好型人格”很多养分让他们成长,但我还是很感谢她,因为她给的养分太多了,他们俩爆炸了。随即“勇气”和“抵抗”为了维持我的身体平衡,很快赶到现场。那就是我的第一次重生——自己有了愤怒的想法和权利,表达了自己的真实。其二是普通是社交场景,总是无意地满足别人的要求的我,也是被周围一位位同学“叫醒”:不必为别人做什么,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他们用言语和实践行动教导了我。很感激这个高中时代,普遍善良的人群,将那两个东西踩在脚底。但仅仅是踩在脚底,他们并没有消失。

很想说说我第二次的重生——性格上的重塑。在即将上大学的那个暑假,别人是满怀期待踏入大学校门,而我是为步入大学的倒数日一天天减少而唉声叹气:处不好人际关系怎么办?会不会有人孤立我?怎样才能调解好宿舍关系……一系列的问题,担惊受怕的,像个想出去拿到奶酪的小鼠,担心猫又担心其他小鼠的争夺。罢了,还是回小洞躲避,一睡了之。

所幸,舍友们都很随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但起初面对本学院的还有其他不同学院的人群,直接就怯了胆。怕别人说我,别人会对我有很坏的印象之类的想法满满占据我的脑海。我一边躲在舍友身后一边观察大学生活,才逐渐发现我那莫名其妙的想法真的毫无根据。有人回答问题出错或是做出令人发笑的小失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才发现回答错问题也没什么,我也同样干过;那令人发笑的小失误也是,大家一笑而过,转而又继续关注上课的内容。现在放在当事人的角度上看,也就是“我”,我对大家反应的态度则完完全全是由我自己决定的,不管是难堪的还是毫不在意的,都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既然如此,还不如选择毫不在意,下课转眼忘,吃饭顿顿香,倒头呼呼睡,至于什么乱七八糟的内耗也不复存在了。

我所观察的大学生活和人际关系,都毫无掩饰地对告诉我:“不用靠别人的喜欢活着。”

踏出了“为自己”的第一步后,我渐渐胆大地做出我内心想要做的事,在合理的范围关注自己,才发现“我的世界并没有多少旁观者”,大家都为了各自的目标努力生活,划好合理的界限,能谈到一起则是缘分,不能则关注内心;渐渐交到了兴趣爱好相似的朋友,越来越想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不论是主动回答问题还是发表演讲,我都一一努力推自己上去,哪怕内心的害怕因子让我的心跳逐渐加快,双腿发软,但坚定的内心早已抛开所有:“直面害怕的事情才能真正打败害怕”。或许是太害怕了,所以更要直面害怕。

重生的性格,不是飞出笼子里的鸟,而是努力破坏笼子的雄鹰,养出更坚毅的心、更强壮的双翼、更浓密的羽毛,接着以一己之力冲向蔚蓝的天空,奔向洒脱与自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