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在教学楼前面的窗户下做了几个大牌子上面写到“高空抛物,请你离开楼下三米”,几个牌子在校园里显得格外醒目。
我想这所学校的安全工作一定做的很到位,但是通过这张图片,我又在想,这所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有问题的,如果不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问题,怎么会做一个如此大的警示牌挂在教学楼正面的墙壁上?
其实,教育不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会回避,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面对;教育不只是要解决即将面对什么问题,而是要解决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教育也是标本兼治的活儿,不能因为有人“高空抛物”就要让学生远离楼下,我们更需要解决的应该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养成有高空抛物的坏习惯,我们挂一个“高空抛物,请你离开楼下三米”的牌子警示师生,其实同时你是在暗示学生原来是可以“高空抛物”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楼下三米没有人”……
今天,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依然还在做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事情,为了安全,为了避免高空抛物砸伤人,我们就挂出警示牌,划定“无人区”––却不知,这样保证了安全,却纵容了“高空抛物”;今天,为了校园整洁,为了不让同学乱扔废纸,我们就安排“卫生督察员”站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随时监督乱扔废纸的同学,却从来不会更深层次的考虑,学生随手扔废纸的习惯其实源于随手撕作业本––不撕作业本就可以解决学生乱扔废纸的习惯……
写到这里,我越来越明白了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教育就是改造社会,教师就是社会改良的领导者……”这个观点,今天在校园里,即便我们用醒目的“大标语”提醒同学离开楼下三米,明天他们依然可能会被高空抛物砸伤;今天在校园里,如果我们能教育学生不“高空抛物”,明天他们才可能安全的走在每一幢高楼下……
今天,校园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明天的社会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再给您的学生三米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童年可以安全地行走在教学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