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爱,毫无保留的爱。
相信每一个做了妈妈的都曾经有这样的体验:在怀孕期间,不管曾经怎样想象过孩子的样貌、未来,在那等待孩子降临的日子里,我们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健康就行。
当孩子出生还是婴儿时,我们爱他的一切, 爱他哭的丑样,爱他臭臭的小屁股,爱他喝奶时安静的样子.......,那时,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那时,我们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渐渐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他应该多认些字、弹琴再熟练一些、这么大了还尿床太麻烦了、幼儿园的胖胖都能会背几十首唐诗了,你们天天就知道看动画片,刚教的字怎么这么快就忘了,脑子太笨了...........,
慢慢地,我们不再觉得孩子完美无缺,我们希望孩子能再优秀一点,再努力一点,再懂事一点.......,
慢慢地,我们对孩子的爱变成有条件的爱,如果你把这首曲子弹会,妈妈会很高兴:快点、快点,马上就要迟到了,你们怎么这么磨叽;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能上台讲故事,就你不行呀;如果孩子没有满足我们的意志和要求,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大发脾气。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孩子在心理上有两个最基本的需求,一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一个是自我肯定。一个人的自我肯定是在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中并形成的。
我一个最好的朋友跟我说:她小时候,父亲对她和弟弟特别严厉,她们俩从小到大都怕他,在他面前从来不敢做错事,说错话,甚至都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小时候,只要父亲在家,她和弟弟就会把自己关在屋里,假装学习。只有父亲上班或者不在家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在自已在家里是轻松的,可以随便坐,随便说,可以轻松得看看电视,聊聊天。
她们家里形成的这种紧张的氛围,是跟她父亲教育她们方式有关。她说:记得小时候全家人一起吃饭,电视里正放着一个我喜欢的歌星的访谈,我兴奋的脱口而出:“看,林忆莲”。当时父亲瞪了我一眼,说:学生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认识这么多歌星,你还有心思学习吗?小学时参加学校合唱队演出,老师让女生穿丝祙,她回家让妈妈给她买丝袜,爸爸知道了,生气的说:这么小穿什么丝袜,越学越不像话了。她上学之前大概4.5岁的时候,父亲有一次教她唱《十五的月亮》,她总是学不会,父亲指着她的头说:怎么这么简单的歌,教你这么长时间都不会,父亲就边训边教,她就边哭边唱。父亲在家时从来不允许她和弟弟看电视,如果父亲下班回家发现她和弟弟在看电视,就会生气的马上关掉,然后嘴里甩出一句:进屋学习去。所以基本上,她和弟弟的童年是生活在父亲的强大的意志压力下。特别没有自信,因为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做事情甚至说话会考虑这样说这样做父亲会不会允许。所以,她说:我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自信的人,虽然我可能在别人眼里学业也不错、工作也不错,但我一直在用和外界的比较中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总是特别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患得患失,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做了大量的心理建设,但依然不能做到内心对自己的无条件的接纳和肯定。
她说:直到,后来她遇到她老公,她才感受到了无条件的爱的力量。结婚之前她老公全款买的房子房产证上只写了她一个人的名字。她有时候跟她老公吵架,任性发脾气,做一些过份的事,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过份了,她老公从来不跟她计较。她经常会问她老公:“你到底喜欢我什么,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她老公总是开玩笑的说:“因为,我看你可怜呗,也只有我能受得了你。”当然有时候,她老公也会正儿八经的回答她:“因为你是我老婆,得过一辈子的人,我不爱你谁爱你。”她说:这种无条件的爱,除了给她一种安全感外,更重要的是让她觉得她是独一无二的,她很好,她是值得拥有爱的。当她再看到比她优秀的人,她不会再跟人家比,她会由衷的欣赏和承认对方的优秀,因为她知道她也很好;当她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她也不会瞧不起,因为她知道别人也可能被人无条件的欣赏着,别人也很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她会尽量去帮助别人。当她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困难,她不会把自已逼到死胡同,因为她知道永远有退路。她敢于去尝试她之前不敢的事情,因为她知道她不管做什么,哪怕错了,失败了,她也很好,她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再也不会有压力,可以做她想真正喜欢做的任何事情,而不是别人认为她该做的事情。
有一次,她在陪孩子练琴的时候,弹了好多遍,孩子总是弹不对,她也有些发火了说:弹不对,今天就一直弹,直到弹会为止。孩子强忍着眼泪,在她的要求和逼迫下一遍遍弹着。后来终于弹得很好了,孩子怯怯的眼神望着她:“妈妈,可以了吗?” 她也意识到自己刚才对孩子太凶了,说:“可以了宝贝,你已经弹得很好了,刚才我不该对你发脾气。”这个时候,孩子终于不再强忍,哇得扑在她怀里哭了出来,边哭边问她:“妈妈,你还喜欢我吗? ”在那一瞬间,我朋友说她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被父亲逼着唱《十五的月亮》时候的情景。而那时她连对父亲说“你还爱我吗”这句话都不敢了。她突然意识到,她不可以用她小时候受到的对待方式来对待她自己的孩子。于是她抱起孩子坚定的说:“妈妈爱你,永远爱你,不管你弹的好不好,不管你犯了什么错,我都爱你,因为你是我儿子。”
其实,孩子一生都在追问父母一个问题:你还爱我吗?只不过大部分时候不是用语言来问,而是用行为来问。而父母也需要用行为回答孩子:孩子,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爱你。因为我们对你是无条件的爱。
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因为一个人内心充满了爱和自信,他会敢于尝试任何事情,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挖掘出自己人生最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