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元年(前134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如过去的历代单于一样派人来跟汉朝提和亲的事 年轻气盛的武帝已经懒得搭理匈奴了 老子不打你们就不错了 还想和亲我们大汉的公主 但也不好草率拒绝匈奴和亲的要求 就算要和匈奴翻脸 也不能急于一时
武帝命众臣商量是该打匈奴还是继续和亲 众臣们议论纷纷 总体出现了两种声音 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匈奴兵强马壮 招惹匈奴并没有好处 应该同意和亲 毕竟当年高祖被困白登山的教训已经深入人心了 所以大部分大臣赞同韩安国的观点 大行王恢则认为应该出兵教训一下匈奴 因为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 也并没让边疆取得和平 匈奴照样是想来抢的时候来抢 想来逛的时候来逛 心情不好了就来 心情好了更要来 最过分的一次是居然打到了离长安不远的雍县(今陕西宝鸡)这可把当时在位的文帝吓的不轻
由于支持和亲的大臣占多数 于是武帝无奈继续与匈奴和亲 同时也是为了迷惑匈奴 让匈奴认为现在这个大汉的新皇帝和以前的没什么区别 还是个软柿子 这样就能让匈奴轻敌
元光二年 马邑(今山西朔州)有个叫聂壹的大商人来拜访王恢 他向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马邑,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王恢问道:“你打算怎么把他们引进来?”聂壹回道:“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认识不少匈奴人,我可以想办法见到军臣单于,然后以马邑城内的财物诱之,骗他说自己会带人杀死马邑县令,在马邑城内与他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迎他进来,军臣单于贪财,必然会中计,到时候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等军臣单于一进城,我们就劫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军臣单于。”王恢觉得这个计策不错 于是把聂壹的计策上奏给了武帝(史书把这个计策称为“马邑之谋”)
武帝听后也觉得这个计策不错 可以一试 武帝心里已经抱定主意要和匈奴翻脸了 但还是得走走形式 召集众臣商议一下 以韩安国为首的大臣们还是认为不该招惹匈奴 王恢则力主这个计策的实施 最后武帝同意实施聂壹的计策 并命王恢全权负责这次行动的准备工作 说干就干 同年武帝派遣精兵30万 命护军将军韩安国 骁骑将军李广 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埋伏于马邑附近的山谷中 命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三万人出代郡(大致是今山西河北北京的部分地区)准备切断匈奴的退路 同时派聂壹引军臣单于率大军到马邑来 果然不出聂壹所料 军臣单于贪财 亲率十万匈奴兵奔马邑而来 聂壹与军臣单于约定好会把马邑县令的首级挂在城门上 到时匈奴骑兵便可进入马邑
军臣单于一路从草原进入山西都是畅通无阻 而且也没看到什么汉人 只有稀稀疏疏的牛羊 这不由让军臣单于产生了怀疑 越靠近马邑越感觉不对劲 于是下令停止行军 命手下去附近的边防小亭抓一个汉朝的小吏来问问 好巧不巧 一个雁门尉史正好躲在匈奴要光顾的那个小亭里 而这个雁门尉史又刚好知道马邑之谋 在匈奴的威逼下 这个雁门尉史将事情和盘托出 军臣单于听后大惊失色 大呼“几为汉所卖”(差点就被汉人出卖了)于是马上下令后队变前队 沿原路加速撤回草原 在代郡外埋伏的王恢等人看到匈奴竟然毫发无伤的撤回去了 王恢心想要不要冲出去和匈奴拼个你死我活 要不还是算了吧 就我这几万人 冲出去那是给匈奴送人头 王恢这边在犹豫着 匈奴那边则陆陆续续的撤回了草原 就这样动用三十万兵力 耗费大量财物的马邑之谋破产
武帝知道后非常生气 就好像一拳打在树上 树毫发无伤 而自己的手疼了半天的感觉 武帝心想军臣单于一定会笑话自己 皇帝一生气 后果很严重 必须得有人来为这次行动的失败承担责任 于是主张这次行动又眼睁睁看着匈奴跑了的王恢被️下到死牢里 王恢马上托家人花重金贿赂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蚡 让田蚡去和太后说 让太后去为王恢求情 武帝这次是真的很生气 连太后的面子也不给了 王恢知道后心生绝望 在狱中自尽
马邑之谋虽然破产了 但标志着西汉初年以来屈辱的和亲政策宣告结束 同时也标志着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