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篇文章《没有仪式感的爱情,不会长久》。仪式感这个词很有意思,求婚、结婚那么具体的仪式,还要加一个“感”。
每个姑娘都想要一个盛大的婚礼,那我大概是一个另类,
我曾经强烈提出不要戒指、不拍婚纱照、不办婚礼,让我的先生郁闷很久。但是在我们俩还没有将婚事摆入进程时,一个电话让我炸毛了,先生回家过年,男方家顺便讨论了结婚的时间,选好了日子。
我在电话里批头盖脑嘶声力竭地单方面跟他吵了一架(因为先生没有回嘴,所以是单方面)。是的,的确是水到渠成可以结婚了,但是我们两人都还没有明确得讨论过具体的问题,换句话说你都没有跟我求婚,我也没有答应,怎么我结婚的时间就已经有人帮我选好了?
他轻声说:知道了,不就是没有求婚么,会给你的。
亲爱的,我是不要求婚那种单膝跪地,献上戒指的仪式,但是我也要互相承诺的过程啊!不是爱虚荣,不是走过场,就算是矫情吧。
你的朋友圈中,是不是也有每逢节日就晒礼物的情侣?坚持晒的有几个?从前两次的惊喜感动,是否最后也会习以为常?
挑礼物真的是个烧脑烧心的事情,那个一年要过12个情人节的姑娘,真的不是你男票偷懒,如果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要准备礼物,绝对不是买姨妈巾那么简单。
《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文佳佳,收到一个又一个“节日包包”,最后不也被那个每天早上跑过几条街买来豆浆油条的暖男大叔感动。
礼物只是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有个同事每年给老婆买一枚戒指,问他干嘛不换别的,一个人又带不了几枚。他笑笑说,戒指最便宜。能想象每年一次的生日,他的太太会带着怎样的期待等着已经有了答案的礼物,也许没有了那么多惊喜,但不出意外的了然一笑,她知道,他依然爱她。
换一种方式,换一个仪式,或许是出门前的一个吻,或许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甚至并排放在门口的两双拖鞋,有那么一瞬间想到身边有爱人的陪伴,也是幸福。
爱情的仪式感,不在仪式在表达。
我的表姐是浪漫主义,总想要束花臭美一下,姐夫是实用主义,从来都不依,每次都拿这个说事儿。大家都说,不就是想要朵花么,随便买一朵哄哄她就好了。姐夫振振有词:花有什么用,不能吃不能穿,她就是喜欢瞎想。越是这样,越是进了魔障。花已经不再重要,双方都较着劲。
小侄女天真可爱,喜欢画画,她画的花层层叠叠不似小孩子的笔触,说是爸爸教的。是哦,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买花事件不知不觉平息了。
爱情是两个人,爱情的仪式感也要两个人都认同。点到即止,心照不宣是最好的状态。一方少点期待,一方多点主动,千万不要犯了强迫症。
仪式是约定俗成,爱情是冷暖自知。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吃饭旅游看电影是很多人的恋爱过程,并没有那么多风花雪月。其实说白了,仪式感只是给生活增加情趣,时不时地创造一点双方都能接受的乐趣,给回忆加点色彩,不要想得太严肃了。
某天我的男友从吃饭开始就情绪低落,兴致缺缺,说话欠打,每次积极洗碗的他默默吃完就借口身体不好回房。我一边愤愤一边收拾,就听里面有人哀嚎。进去一看,顿时惊呆了,满满一面照片墙,从恋爱以来,每一张都有手写的注释,穿着睡衣的他,单膝跪地,捧出鲜花和戒指。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场景,甚至曾经鄙视,轮到自己的时候严肃如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
于是男友变成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