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因此,建设好人民城市,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和建设成果。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需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创新为引领,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动,促进学城、产城、创城融合,推动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集聚了一批新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通过把党群服务站嵌入基层社区,探索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邀请专业规划团队与群众、企业一道,推进社区楼栋和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更新;在民生实事项目方面实施“政府提、群众议、人大定、政府办”的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和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方式和途径,真正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着力营造宜居环境。以营造宜居环境为目标,用高科技手段应对社区治理中的顽疾,用微更新让老式社区更加宜居,用精细化服务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打造走得进、待得住、留得下的美丽街区,同时,针对“老、小、旧、远”民生问题,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