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的认知、情感、行为结构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上,知识学习,行为塑造,更多的是学校、社会在起作用。学校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的主要作用自不用说,社会的意识形态、时尚风气、流行习惯等对青少年行为塑造起着关健性的影响作用。
以上两方面,父母对儿女的教育也会起着ー定的作用,特别是在孩子上初中前的年龄阶段,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会有所作为,但毕竟这是有限度的。父母对儿女的教育更主要地体现在情感方面,父母和儿女的情感沟通,更紧密、更本能,甚至可以说是无限的!
父母和儿女的情感沟通,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和艺术审美的交流来进行。日常生活往往是平淡,甚至是乏味的。而艺术审美往往是丰富多彩的,超越现实、超越时空、超越年龄、超越知识的限制。在艺术审美的交流中,容易寻找到一些共同语言,并且可以共同体会引起彼此共鸣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感情得以加深! 艺术审美的交流在父母和儿女的情感沟通上尤其显得重要,而且在信息化时代,艺术审美活动尤其便捷。
通过艺术审美,可促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爱和美的审视和触碰的敏感度的提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商”的提高!如果我们的家长和孩子的艺术审美判断力强,那么彼此之间的艺术审美沟通会更高层次、更有质量、更为本质性!也会让平淡、甚至乏味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父母和孩子通过艺术审美来沟通,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自然,更有效!父母可以通过沟通,更真切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也可以通过沟通,缩小与父母的代沟距离。父母要避免过多地对孩子自我中心地进行鸡汤式的空洞说教,唠叨所谓的人生、幸福、价值(特别是看多了“鸡汤文”的父母,特别容易得这个“唠叨症”),将热脸贴在儿女的冷屁股上。
父母和孩子的审美沟通,不妨通过看电影的方式。现在许多电影可以通过网上来下载,电影院也常常有好片放映。家长不妨多与孩子一起共同分享一些艺术性强、思想有深度的电影,更直观地感受爱与美,并籍讨论观后感加深感情!
以下是摘自视频《8分钟混剪,看尽电影世界里的哲学》结尾中的ー段话,既感性又理性:
“ー部好的电影,给你更开阔的眼界,让你更多的用脑思考,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视觉的刺激。
电影里的哲学,比书本有趣,比生活明了!电影延长了人类三倍的生命,他教给你很多你要用尽一生才能明白的道理!
用不同的角度看人生,接受你终究平凡的事实,却不放弃追求理想,心地善良,热爱生命,享受当下!
也许,当你明白了这些,你就领悟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