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L是我为数不多,从小一直玩到大的好朋友。
小学时,因为一场美术比赛而相识。当时,获得并列第一的我们同时站在领奖台上,充满着自豪感地相视一笑,看见摇曳在彼此眼中的那一缕自豪的光芒。自此,我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走近彼此的生命。
小时候,家庭条件贫寒,每天繁重的家务活后,最让我陶醉和忘我的事情,莫过于画画了。那时候,二姐学美术,看见我也喜欢画画,于是,每次回来都会刻意从学校带一些画纸和水粉颜料给我。
L家更是贫穷,父母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供她买这些“奢侈品”。于是,L经常往我家跑。
我们约好一起画画,一起比赛谁画的作品更生动逼真。我还记得那时,我们没有别的东西可参考,就把家里的盆盆罐罐全都搬出来,一个一个临摹,画到细节处,两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模特”,恨不得把眼珠都给镶嵌进去。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我们一起临摹一个装腌菜的陶罐,上面有凸出来的字,有凹进去的花纹,两人硬是足足盯着这个陶罐,一笔一画,雕刻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画出来的作品,自己非常满意,立马用胶布站在落满灰尘的碗橱柜上。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到无人居住的房屋时,依然还看见这幅泛黄的画作,静静地半悬在橱柜门上。
我和她,这样度过了许许多个美好的下午。直到有一天,我们无聊,在家翻阅姐姐的书柜,翻出了许多落满了灰尘的书籍,大部分是姐姐的美术专业书籍。我草草地翻阅了一遍,便将书本扔到一边,继续寻找更多画画用的“工具”。而L,却捧着一本厚厚的美术书籍,坐在地上,忘我的读了起来,窗外的阳光,洒落在她凌乱的头发上,她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坐了一个下午。等我独立画完画,满是欣喜地回来跟她分享时,她依然沉浸在厚厚的书籍中,连头都不曾抬一下。
从这以后,每次到我家,她不再嚷嚷着让我把最漂亮的颜料拿出来,也不再像往日一样,和我一起傻傻地对着某个物品,画上一整个下午。她只是默默地借了书,然后就独自跑回家,看完了又送回来。那时的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她愿意看那些大人的书籍,因为,那些教你如何勾勒线条,如何画面布局,如何色彩搭配的书籍,在我看来,简直是无聊透了。
每天,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爱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喜欢自由,无拘无束。
而L的画,日渐不同,她画的东西,开始超乎我的理解。有时候,我不理解她为什么要那么搭配色彩,因为我觉得另外的搭配可能会更漂亮,而L总是会搬出她的理论,告诉我为什么她要那么搭配色彩。有时候,我不理解她为什么画画的线条粗细不一,在我的理解里,所有线条分布匀称,粗细一致才是最漂亮的。有时候,我不理解她为什么把现实中的东西颠倒位置地画在本子上,在我的理解里,那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无论我怎样不认同,她依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坚持,并试图用一堆大道理来说服我,而我,总是捂住耳朵,不愿意听她罗里吧嗦一大堆我不懂的东西。
渐渐地,身边开始出现不一样的声音了。每次我俩一起画完画,身边的人总忍不住要夸奖她几句。每当这时,我心里就特别的不舒服,因为,曾经我们是站在同一领奖台上的人呀!我始终不明白,是什么拉开了我们之间的差距。
日复一日,我们渐渐长大,去到不同的学校上初中。我依然把画画当作我的业余爱好,隔三差五地画画自己喜欢的画作,并充分地享受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升高中时,在职高与普高之间,我选择了普高,放弃了去职业高中专门学美术的机会。在高中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我渐渐放弃了对美术的追求。直到现在,留存在我记忆中的,只有小时候那几本厚厚的画册以及半悬在碗橱柜上的那幅落满灰尘的陶罐画。
而L,从初中开始,一星期临摹一副大家作品,反复对照,修正,直至达到完美才罢手。到初三毕业时,她临摹的作品不下一百幅。她放弃重点普高的机会,选择了去职业高中就读美术专业。在学校,因为表现突出,常常被选去参加各种艺术交流会。现在的她已经攻读完博士,所创作的画在各种大型艺术交流会上展出。
02
同样是对美术的钟爱的两个人,为什么结果有了千差万别呢?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那是因为我没有坚持到底。直到读完“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一书,我才发现杰出与平庸之间的根本原因,不在坚持,而在你是否学会刻意练习。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某样技能,一直停留在同一个水平,无论你坚持多久,似乎都难以再向上提升。比如打乒乓球,我的水平就一直停留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水平,再也没有增长过;再比如,写毛笔字,同样也是停留在小学毕业的水平;不是我小学毕业就不再打乒乓球、写毛笔字,而是因为,我没有刻意地去寻找提高的方法。
如果你没有刻意去寻找提升某样技能的方法,并遵循方法持之以恒地练习,那么,你在这方面的水平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那个层面上了。
没错,坚持能够让你对某样技能娴熟,甚至于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听起来好像挺不错,但坚持的终点大概也在此处了,你最多最某项技能很娴熟,却远远到达不了“杰出”的层面。
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人,他看起来并没有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他就是要表现得比一般人突出。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发现,上学那会儿,那些埋头拼命苦读的人,最后敌不过那些看起来轻而易举就能搞定学业的人,许多人把这些从小就在某方面有特殊才华的人归功于“天赋”。
然而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通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研究对象为各领域中专家级的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那就是“刻意练习”原则。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他们最终能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他们寻找到了最有效地训练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制定目标、达成目标。
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学习某样技能之初,进步飞速,到达熟练的程度之后,就放弃了进一步地探索,停止于此,周而复始,按照熟悉的套路,舒服地度过所有日子。“舒适”是阻碍你从优秀走向卓越最大障碍。
杰出的人物,不会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他们勇敢地走出“舒适区”,遵循一定地方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最终通过无数小目标的达成而达成。
关于“刻意练习”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书籍《刻意练习》,想要突破的你,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