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到六年级被老师盯得很紧。科任老师追着订正作业,补知识,班主任告诉他每天上课要认真听,作业要认真完成,在学校里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学生的心里是真的认可这些可以和不可以吗?我想大部分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严,父母的压力。于是,等到了初中、高中,教师没有在屁股后面跟着了,大部分学生完全就不知道怎么补差,不知道空闲的时间可以安排自己做什么。因为以前都是别人帮他安排的,当任由他自己安排时间时,感觉盲目无措,只会去寻求娱乐性的游戏,打发时间。乃至,到了大学,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只会在宿舍里刷刷剧、睡睡觉,等最后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拼命背诵,让期末考试过关。我从小到大的经历就是如此。这些教育都是别人给你的,自己根本没有产生这种愿望。那这样的教育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建议79条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少年,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指的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我认为,只有当学生自己有这种愿望,自己希望变得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变得更好。
那么,教师不希望学生能够自我教育吗?我想不是的,教师也更迫切的希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作业,这样还不用让他们操心。但是,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不还是用说教的方式,布置任务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激发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方法和途径是非常关键的。
一、引导自我教育
一个人应该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1岁,就教给一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在这个时期家长和教师的劝告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带有游戏成分的事出发,给学生们一些建议。譬如书中所说,可以建议孩子们早晨要早起,不迟于6点钟,做一套早操,读书,浇花等。学生们来到学校的时候,让他们讲一讲,做到了哪些要求,有的人能够“强制自己”,有的人则没有做到。孩子们就逐渐开始认识到战胜自身的懒惰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光荣的事情。还可以给孩子们,布置给树浇水的任务,且不指定浇水的时间,让学生觉得该给树浇水的时候去浇水,这是一种独立的劳动。像这样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有益地完成自己的事情,起到初步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加强身体锻炼
学生的自我教育,是离不开坚定的意志的,身体锻炼这种方式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好办法。
在每年的登高节,我们学校会组织安排全校的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学校在桐浦,登山活动的地点安排到4.7公里远的桐溪风景区,走路需要耗时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的路程对于成人来说,也是比较辛苦的,何况学生们要背着自己的零食,甚至一年级的新生刚进学校不久。起初,我是比较担忧的,觉得这是给低年级学生比较大的负担,担心他们完成不了。但是,后来我了解到登高节背后的深意,才知道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儿童的意志。我们学校每一届的一年级新生也都完成了这项远距离行走的任务。
我个人也是因为身体锻炼,逐渐锻炼坚定的意志。我是从坚持跑步30分钟开始的,逐步的挑战跑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公里数。坚持跑步是一件很需要坚强的意志的事情,跑步时身体疲惫,特别煎熬,每每在跑时,都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气,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等到一年后,跑步突然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了。虽然不是有意识的为了去锻炼意志而去跑步的,可是经历过一年的身体锻炼后,我在完成其他任务时,一旦下定了决心,我就会一定要完成好。如这次的寒假10篇挑战,我是不允许自己不完成的。
三、阅读名人传记
本条中讲到在学校里开辟了一个“思考之室”,在那里收集了几百种最富有智慧的、最美好的书,用真正好的书籍,引起学生去深入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在这个“思考之室”里有一个书橱专门放名人传记。
榜样的力量在这本书里不止一次强调。在下个学期,我们学校也将设立一个榜样教室,寒假里周校长将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把办公桌搬到了隔壁中层干部办公室,还订好了一套适合学生看的名人传记,专门放在榜样教室里。下个学期,将会轮流让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来到榜样教室里阅读这些名人传记。
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一书里,有过这样一个案例。他和干国祥老师一起分析一位女教师的阅读经历,这位教师在小学六年级时阅读过《女驸马》,干国祥老师评价这本书虽然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但是女驸马是一个才女,是女子本身的成就成功,夸奖这位教师有幸在早期找到了生命原型。这本书也就是一本名人传记,这位教师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受到了成功女性的榜样影响,是这位教师形成奋斗,向上的人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说说干国祥老师,我也曾搜索过干国祥老师的阅读史,材料里介绍他小时候读过前半本《水浒传》,乃至他现在的性格就是像前半本里的英雄人物,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大。
自我教育是能让学生在完成自己预定的计划后,体验到自豪感和满足感的。这种体验是他人的表扬以及奖励不能替代的。自我教育也是促使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