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男子六人,所存惟二,其爱慈可谓至矣,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才数岁,行而或踣,家人走前扶抱,恐其惊啼,夫人未尝不呵责曰:“汝若安徐,宁至踣乎?”饮食常置之坐侧,尝食絮羹,即叱止之,曰:“幼求称欲,长当何如?”虽使令辈,不得以恶言骂之。
假,假借,此处引申为苟且。踣,跌倒。絮羹,加盐、梅于羹中以调味。
侯夫人生了六个儿子,但存活下来的只有哥哥程颢和我,她对我们非常慈爱,关心爱护可谓无微不至,但是对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苟且。当我们还是幼儿的时候,走路有时会跌倒,家人连忙跑过来扶起,并抱起来,就怕我们受惊而啼哭。但是侯夫人总是呵责我们说:“你如果安静地慢慢走,怎么可能摔倒呢?”
吃饭的时候,她经常让我们坐在她身边,我们曾经想在羹汤中加一下调料,她便呵斥阻止说:“小时候就想着满足欲望,长大了要怎么办?”即使对家中的仆役,她也不允许我们用恶言恶语辱骂他们。
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与人争忿,虽直不右,曰:“患其不能屈,不患不能伸。”及稍长,常使从善师友游,虽居贫,或欲延客,则喜而为之具。
右,通佑,帮助。
因此,我们兄弟两人平时对饮食和穿着从不挑三拣四,不用恶言恶语骂人,这不是本性就如此,而是夫人教导的缘故。当我们与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即使我们是对的,她也不帮腔,并教育我们说:“做人就怕受不得委屈,不怕不能伸展。”等我们年龄稍长些,经常鼓励我们和良善的师友交往,家里虽然穷,但如果我们想在家中招待客人,她总是很开心地为我们张罗。
夫人七八岁时,诵古诗曰:“女子不夜出,夜出秉明烛。”自是日暮则不复出房閤。既长,好文而不为辞章,见世之妇女以文章笔札传于人者,则深以为非。
侯夫人七八岁的时候,诵读道古诗句:“女子不夜出,夜出秉明烛。”从此,太阳一下山,他就不走出她的闺房了。长大以后,夫人喜欢读文章,但从不作辞章之事,看见当时有的妇女谢谢文章或书信传递给他人,她都非常不以为然。
程颐在文中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夫人”,甚至“侯夫人”,在我们看起来有点别扭,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传”这种文体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