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师训》明道先生曰)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识得真与妄尔。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明道先生说,一个人的视听、思想和行为,都是天性的体现,所以要懂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妄,处于本性即是真,从欲则为妄。
2.43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师训》)明道先生曰: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持养,及其至,则一也。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宋儒喜欢用“鞭辟近里”,接近于清代盛怀宣所说的“鞭辟入里”,前者强调过程,后者则论结果。
明道先生说,子夏说“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无非是告诉我们治学要深入本质,抓住要害,同时将所学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
《论语·卫灵公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孔子告诉子张说,言语忠信,行为笃敬,即使生活在不开化的偏远地区,也能行得通;言语不讲忠信,行为轻慢浮夸,即使生活在文明的城市,也想不通。这句话你要时时牢记,站着的时候就好像它挂在你眼前,坐在车里的时候,就好像它就靠在衡木上,做到了这一点,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孔子的话写在衣带上作为座右铭。
明道先生说,治学只能这样做。资质优秀的人能够透彻地理解道,哪些私欲杂念便被净化了,从而实现与天地浑然一体,资质次一点的,则只有庄敬持养,久久为功,最终也能达到一样的境界。
这段话是对真妄的延伸,明道先生认为,治学一是要致知,探究天地的本质,而不是耽溺于辞章,同时要将所学落实于言行之中,即言要忠信,行要笃敬。所谓笃,真诚踏实,时时不懈怠。不论资质优劣,只有这样做,都能最终与天地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