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没有一个人是看着说明书学会骑自行车的。双手扶住车把,目视前方,双脚蹬地,一只脚先踩上脚踏,用力踩脚板,另一只脚跟上,就可以了。看着这段文字,就能学会骑自行车?显然是不行的。每个人都是自己上手,在一次次练习中,最终学会了骑车。有人说,“我怕摔倒。”那可能自行车和您今生无缘了。有人说:“我学不会。”你还没骑呢,别冒充预言家好不好?


宋朝史学家吕祖谦说过一段话:“今人读书全不作有用看,且如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及一旦遇事,便与闾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意思是说:“今天的人读书不考虑有没有用,读了二三十年圣贤书,一遇到事情,就又退回到自私自利的人一样了,这是因为他们不把读书拿来用的原因啊。我们不要冤枉了圣贤,是我们没有用上圣贤的教诲,忙着学习,却不去练习,又有何用呢?


爱学习却用不上,有学习却学不会的同学,可以在《刻意练习》中找到答案。我们需要的是技能而不只是知识,单纯的学习是不能创造心中画面的,只有刻意练习才能。什么是心中画面?就是骑自行车熟练了,你不用考虑脚踏在哪儿,车把怎么扶,上车就走。因为你心中已经种下了这个画面,你一看到自行车,那个画面已经在心里了,这就是通过反复练习产生的,而这个心中画面单纯通过学习是不能形成的。忙着上课的同学们,是不是该给自己一些时间练习一下呢?自行车、汽车、火车、可能飞机都摆在面前了,得开才行啊。


什么状态才算真的学会了?举个例子:爱与陪伴对超越亲子关系问题的观点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在课堂中你听到了,在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中,你觉得说得有道理,这是第一步 -- 体验阶段。这个时候是没有心中画面的。接下来和孩子们相处中,每发生一件事,你就想,“所有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这件事他是想来报什么恩呢?”可能一开始你想不到,没有关系,就像刚开始骑自行车不会一样,关键在重复练习。放过这件事,我总不能为摔倒一次就不再骑了吧?在下一件事上,继续体会,再一件事上,再去体会。


有一天,你突然在和孩子的一件事上体会到了,“哦!孩子是来报恩的,我领会到了。”恭喜你,这就是骑自行车第一次双脚踏上脚踏,它往前走的时候。此时是关键时期,一旦自行车往前走,你要做什么?那赶紧继续蹬啊!在下一件事上继续练习,继续练习,别着急说你的收获,全力蹬、不松劲儿,这是体会阶段,尤其宝贵。


再过一阶段,如果你有持续练习,你发现之前没想通的孩子的事情,突然想通了,“哦。这件事也是来报恩的。还有那件事,也是的。”你在心里萌生了无限的感激,感激孩子,感激家人,感激身边的每一个人,说真的,他们等你等的太久了,你错过了很多时间,太可惜了!这回啊,你为自己可惜,觉得辜负了自己,呀!在以往,白白生了那么多闷气,白白发了那么多火,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与生命。我感觉浑身充满着力气,因为你想把过去的时间,赶快补回来。这时,你就进入了体证阶段。恭喜你,有了心中画面,你能很自如地处理亲子关系了。


如果这时你松劲儿了,也是很可惜。亲子关系可以帮你通达人际关系。你可以一步步感受到,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老师说的对!我真是上天的宠儿,怎么我会这么好命?此时此刻理想的自己,做起来很如意,很自然。这是体悟阶段。心通开了,上下贯通了,身材苗条了、身体健康了、皮肤会细腻、财富会增长、事业会发展、子女会孝顺,你的好日子,真的开始了。这是体悟阶段。


天才都来自刻意练习。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同样来自刻意练习。人的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通过刻意练习,让烦恼变欢喜。所有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亲子关系的问题,消失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关于本书 ·—— 《刻意练习》为我们揭露天才背后的秘密,传授从新手到大师的方法。作者认为,我们一直高估了天...
    饶水伊人阅读 1,599评论 0 5
  • 1924年,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亚历山大·阿廖欣接受了26位最优秀的国际棋手的挑战,他在下盲棋,在根据记忆来与挑战者下...
    一米阳光的休闲小屋阅读 3,110评论 0 3
  • 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如果有人让你教别人骑自行车,你怎么教他?那种骑自行车掌握平衡的感受,好像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万物藏光辉阅读 1,313评论 1 2
  • 今天要分享给各位的是《刻意练习》。 上一期分享了《异类》。《异类》所揭示的是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一个人在成才过程中...
    汤绪刚阅读 2,669评论 0 1
  • 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 刻意练习是可以改变人的大脑,塑...
    白洲笔记阅读 1,7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