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题研究文献综述写作策略(一)
---以《“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规律与原则——基于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系统性文献综述》为例
《“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规律与原则——基于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系统性文献综述》(以下简称《“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是北京师范大学冯晓英等人发表在《开发教育研究》一篇文献综述范例。他们共研读了国内外核心期刊82篇,其中国外文献资料77篇,国内文献资料5篇,系统梳理了2015年至2022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对于一线教师系统掌握“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策略、规范课题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研究设计、“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与设计原则、“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与评价、结论与建议。其中实践模式、发展规律、关键要素与设计原则、效果与评价是“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主题的四个一级指标,属于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一份完整的文献综述类学术论文,至少应该包括四个部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研究设计、研究内容、结论与建议。其中研究内容要根据一级指标,细化成对应的文献综述的一级标题。文献综述类学术论文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作为研究报告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课题申请书中的文献综述则至少应该由研究内容的一级目录和结论与建议组成,研究内容的一级指标可以看出“述”的部分,结论与建议对应“综”的部分。
因为“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要素是文献综述学术论文第一部分,也是基础教育课题申请书的第一部分,本篇我们重点讨论“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的撰写策略。
1.写作范式
《“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分为四个部分:政策背景(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背景(时代对“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唤)、关键概念(“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内涵)、研究目标。从宏观的政策背景、到微观的实践背景,清晰地为我们呈现了研究主题(关键概念):“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内涵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增强”,而是互联网新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与重塑。最后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内容:“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实践形态、规律探索、设计原则、效果评价四个维度样本文献。
这篇学术论文第一部分为我们规范地呈现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的写作四个要素:政策背景、实践背景、关键概念、研究内容。笔者认为将原文中的“研究目标”改为“研究内容”,更容易被一线教师理解,也有利于研究内容在“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中落地,体现课题研究的一致性、逻辑性原则。研究内容部分要先提出研究问题,通过研究内容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一项研究不可能解决包罗万象的所有问题,因此提出的问题要聚焦,要和研究内容的一一对应。
2.学术规范
这篇综述很好地体现学术规范性。一是学术语言的规范性,如“实践形态”“规律探索”“设计原则”“效果评价”“样态特征”等词语。我们一线教师要多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规范使用学术语言的良好习惯。二是文献引用的规范性。如依托教师培训与教师队伍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任友群等,202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掌握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的写作范式,理清研究背景、问题提出、核心概念和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我们制定课题研究目标,理顺课题研究思路,撰写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申报书。
参考文献
冯晓英,何春,宋佳欣,孙洪涛. “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规律与原则——基于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系统性文献综述[J]. 开放教育研究,2022,v.28;No.160(06):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