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古人类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在物品交换中只是获取生活必需品。而到了商代由于劳动工具的革新,生活物品出现了剩余,人们在交换中就产生了替代品——钱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那可真是极大的荣耀。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已供不应求,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如石币、骨币、绿松币。在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铜质货币,形制也仿海贝形式,铜贝堪称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了。
商周到春秋战国,各个诸侯国都有本国的货币,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钱币又得以统一,因此秦国的“半两”钱成了主要的流通货币。半两钱盛行和流通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西汉的汉武帝时才被取代。
西汉元鼎四年前铸币混乱,汉武帝把当时中国的货币制造权和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府手中,并把元鼎二年(前115)年所铸“五铢”作为唯一流通货币。由于五铢钱轻重大小适中,从武帝起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止,七百多年间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
唐初沿用隋朝的“五铢”钱,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钱。这种以欧阳询题写的铜钱币,形制仍沿用秦时方孔圆钱,第一次以重量为单位沿用到清末。只不过在朝代更替中,钱币上铸造的文字做了一些改观。
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交子铺户”。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
北宋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以使用纸币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高一尺、宽六寸,是我国最大的纸币。清初不印纸币,后由于国家困难,印发“户部银票”,简称“管票”。以后又发行“大清宝钞”,简称“宝钞”,面额复杂,很快就急剧贬值。到咸丰末年、官票已成废纸,宝钞一贯仅值二三文。同治以后,停止使用纸钞货币,仍行铜钱。
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之职之后,废除各省造币权,与1914年发行了银元,成为解放前流通极广的货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
几千年以来钱币从无到有,从天然到金属再到纸币,从初始交换的载体到财富的象征,演绎了一段段传奇的故事,现如今他的概念被释放地更加博大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