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先天性的“思维定势”,以使得人类在面对进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适应性问题时能够不假思索地做出迅速的反应。它是双刃剑,优点是,因简化了问题,大脑会迅速做出绝大部分时候正确的反应。缺点是,可能会因简化原本复杂的问题,往往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等。
多任务切换时需要消耗时间,另外,切换至新的任务后通常都有个“热身”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若大脑不停地在多个任务间切换,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因此,对于比较重要的任务,最好创建一大段单独的时间,“单线程”的,心无旁骛的“沉浸”进去。
** 能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
将任务分成多个小段,这样便像有了进度条。让你知道当前已完成了任务的多少,还剩多少。让你清楚任务进行的状态、进度,给你赋予希望,并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反之,若无进度,则会让你看不到终点,将耐心耗尽,过早地放弃等。
** 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不要因当前难以做出选择而推迟决定。趁早做出选择,趁早积累。
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学习新知识并将其存放于大脑中,** 最终的目的是要在需要的时候想的起来去使用。**
** 大脑的记忆机制:** 大脑在记忆的时候,是将有关该条记忆(信息)的许多线索(时间地点人物,当时的环境等)一起编码存入了大脑。所以日后回忆起该条信息时,若提供给大脑的线索越多则越容易回忆起来,越容易从浩瀚的大脑内存中提取出这条记忆信息。这也便是为什么记忆有质量高低的原因。
平常我们说理解记忆比死记硬背地记忆效果要好的原因就是,前者存入大脑时顺带地存入了很多相关线索。死记硬背并不是没记住,而是存入大脑后因为相关线索太少,就像永远沉于深海,丧失了讯息。
用自己的话复述信息后也更容易记忆深刻,也是同样的道理。复述时触发了另外一些生活经历或者知识体系,丰富了相关线索。
** 那怎样更高效的记忆与学习呢?**
其一就得像上面说的记忆时想方设法地提供更多相关线索,这样以便日后更容易在需要时蹦出来。
其二是记忆时我们得学会将问题抽象化,触及其本质,去除不相干因素避免干扰。不能挨个去记忆具体“某个”的问题,得发现其规律,抽象化问题,记忆“某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三是温故而知新,多复习,多刺激强化记忆。
学习密度与专注力
为什么专注力对学习效率有这么大的提升?
其一是专注于一件事能让表情意识全功率运作,其二它甚至有可能使你的潜意识也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即使你的“主线程”现已进行着其他的动作,但是这个潜意识的“子线程”却仍默默地运行着你曾专注的某事。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持关注力,生活中做事时很容易被琐事而分心,难以保持持久的、深度的专注。
主动去关注最重要的事,主动专注于它们。要事第一,在精力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去做最重要的事!
** 为什么我们常说很多时候一定要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明白?**
切身体验形成的记忆更强烈;
别人口中的故事也许只是故事的一个方面;
别人只告诉你how,你得自己去追寻why;
世界是复杂的,不是简单单一的因果关系;
等...
** 亲身经历了就一定明白了吗? **
很傻很天真的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得过程错了。同样,结果正确也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正确。一个人优秀的学生最终没找到一个好工作,并不代表读书无用;同样,一个人在股市了赚了钱,并不能说他懂金融。
** 认知偏差,错误归因:**比如你发现你每次感冒后迟迟不能好,但是只要多抽几根烟感冒就好了。你将使感冒好转的原因归因为抽了烟,其实真相是感冒基本上会自愈。
** 不需要亲身经历也能明白——理性的力量 **
作者从视觉错觉形成的原因推及到人类偏见的形成。
之所以有视觉错觉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大脑中已形成了一种固有假设(比如,一直以来的光源只有正上方的太阳,所以理所当然的在潜意识里认为看到的光源均来自正上方。)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慢慢进化出了发达的大脑,具有高级认知能力的大脑。人类原始的直觉本能和高级认知皮层往往对一件事的判断、决策时不同的。正是这两种“力量”拉扯着我们。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原始本能是遇见脂肪就吸收,能吃就吃,以防哪天吃不到东西。但是人类发展至今,在物质繁荣的情形下,高级理性的声音又告诫着人类:不能多吃,多吃容易得富贵病。
** 解决问题 **
联想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将当前的问题与已知的类似的问题联系起来,并从后者吸收能够利用的方法。
一本书若是以定义开头,再到定理及推论,最后到应用。这样其实是不好的。一本好书应当以问题开头,让你明白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怎么做,该怎么分析。经过一步步的分析,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