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三)生命尊严
四、黑色毛衣
食堂门口孤零零地立着一个落地大镜子,不知道是哪届校友集体赠送的,估计在那里已经摆放了很久,上面的字迹都变得有些斑驳不清。
贾士强望着镜子里有些营养不良的瘦弱身体,突然开始可怜起自己来,头脑中闪过许多乱七八糟的念头:
民以食为天,此话不假,但天地生万物,自有定数,何而无食?
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
衣食不足,怎知荣辱?衣食若足,又有何求?
胡思乱想,又有何益?低头看看被撕裂了的毛衣,一股无名的怒火又涌上心头,再看看端在手上的黄色搪瓷饭缸,不知怎么磕碰得掉了好几块儿漆,活像一个长了“癞头疮”的狗头。
他的心里一下子生出无限厌恶,恨不得马上把它扔得远远的,但手臂刚刚扬起,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叫起来。
他无力地垂下手,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丢掉饭缸容易,找回来难,冲动归冲动,活着还是要吃饭啊。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喃喃地说:“怎么会是这样呢?”
这件毛衣是那次去姑姑家穿回来的。
贾士强就读的大学正好和姑姑家在同一座城市。他偶尔会在周末的时候去看看姑姑,顺便吃一顿饭,改善一下伙食。
北方的城市说变天就变天。
那次去姑姑家的时节,恰逢深秋,但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并不觉得有太多的寒意,但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地来了一股寒流,顿时秋风大作,萧萧瑟瑟,树木的叶子似乎就在一夜间全部掉光了。
天气骤冷,而他还穿着单衣,姑姑看他冻得鼻涕直流,心生疼爱,从家里找出姑父穿旧的一件毛衣给他穿上。
姑父是个上海人,长得瘦小精干,戴副金丝边眼镜,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文革时期被打成右派,80年代落实政策,如今在政府机关的政策研究室赋个闲职,精明老道而不苟言笑。
人,一旦领教过政治的翻云覆雨,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自然也就会参透人情冷暖,看透世态炎凉。
失去了对真情的基本信任,对于亲情自然也是十分的冷淡,对家人尚且如此,对媳妇儿娘家这面的穷亲戚更是从心里往外地瞧不上,更别说亲近了。
贾士强每次来,姑父都是不冷不热的,弄得贾士强不尴不尬的,也就不太喜欢来。
如今对于姑姑给自己的毛衣,百般推托着不穿,连说:“姑,我不冷,没事的。”
姑姑却坚持着给他套在身上,说道:“怎么不冷?看把你冻的!”
贾士强是典型的北方人,身型要比姑父大上一号。这件毛衣由于老旧已经有些松懈了,恰好被他的身体完全撑起,不但合身,而且立显出高挑而瘦削的身材。
常言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黑黑的毛衣衬托着面目清秀、唇红齿白的贾士强,把一个白面书生的气质活脱脱地尽显无遗,堪称完美。
姑姑上下打量一番,赞不绝口,对着姑父神气地说:“看看,我们老贾家的人,天生就是一副衣服架子。”
姑父看了一眼,从鼻子里“嗯”了一声,也没言语什么。
贾士强很珍视这件毛衣,不单单是穿在身上那种暖暖的感觉让他时常想到家的温暖,更因为这毛衣还给他带来了些许的自信。
这毛衣厚重的青黑色,两个外翻的大领子,样式很是新潮,再搭配上浅蓝色的休闲西服,笔挺的黑色长裤,黑色皮鞋,走在校园里时常会得到女生的注目,这让他很是有点虚荣心的满足。
贾士强虽然自命不凡,但毕竟家境贫寒,像样的衣服实在少得可怜。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件可以拿得出手、与其相配的毛衣,自然爱惜得了不得。
自从那天在姑姑家穿到身上以后,除了睡觉都不想再换下来了。
本想着就这样一直穿下去,可哪曾想为了抢口饭吃,居然被精力旺盛的同学们一顿疯狂拥挤给撕裂开了。
他在极度懊恼中边吃边想着修补毛衣的办法。
当他食之无味地把鸡蛋炒瓜片吃得干干净净的时候,终于想出来个主意:
去找柳玉,她一定会有办法帮他修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