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电视剧《甄嬛传》第14集32’45---35’04
事件背景:甄嬛审时度势,巧借皇后与华妃的对抗力量,说服皇帝重审安比槐,安父活命有望。
她如何说服皇帝重审安比槐?
1、前情介绍,甄嬛来见皇帝,通过吃醋、撒娇、卖乖等富有情趣的交流方式,让皇帝轻松愉快,既增进了两人之间的心理默契,又为接下来说服皇帝做好了铺垫。
2、皇帝询问甄嬛所为何来,她并不正面回答,而是用“嬛嬛”的身份来“猜上一猜”,作为妻子,甄嬛可以不用直接回答,但作为嫔妃,如果不正面回答,难免有不敬之嫌,甄嬛可是深谙此道哦。至于猜上一猜,不过是甄嬛俏皮和玩笑的表达,目的是为了在准确判断皇后和华妃的态度时,能像跟皇帝玩游戏一样轻松和自然,不至于太刻意和功利。皇帝听了,不动声色,立刻追问甄嬛的看法,甄嬛想都没想就回答:“后宫不得干政,嬛嬛铭记于心。”这话让听者感觉这是甄嬛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并非先天的,必定是经过刻意地时刻警醒自己的结果。
3、甄嬛表态之后,接着抛出“嬛嬛只是觉得奇怪“, 这句话承前启后,还勾起了听者的好奇心,自然竖起耳朵想听下文。甄嬛阐述奇怪之处:皇后与华妃对同一件事的意见相左,要么是假相左(她俩故意对着干),要么是这件事还没搞清楚,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甄嬛的确睿智,既然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而皇后与华妃对同一件事却有截然相反的主张,她俩本来就不对付,这样的意见相左,更有故意为之的嫌疑。如果现在就下判断,显然证据不足,对双方的说服力都不够。甄嬛借力使力,目的是突出这件事值得细细推敲。
甄嬛的话是否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呢?
1、甄嬛的话果然引起皇帝的注意,出言相问,甄嬛徐徐起身,下跪陈述。她引经据典,借历代圣主明君之处理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此案值得查清主犯和从犯,然后区别对待。皇上就是当代的明君仁主,想必会一样圣明,一定不会被人利用而不清不楚就处理此案。甄嬛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首先下跪(表示自己比皇帝低),不是引经据典,就是“臣妾愚昧”,自始至终谨守本分。她的聪明才智,只是一心一意用于替皇帝着想,丝毫没有用来炫耀或僭越,也没有其它不纯的动机。为什么这么说呢?甄嬛面对的是洞若观火的皇帝,一丝伪装都难逃过其法眼。更何况甄嬛这样无懈可击的表现,本来就很难刻意去伪装,甄嬛的动机一旦稍有不纯,就会被敏锐的皇帝所察觉,那就不妙了。此时的甄嬛没有丝毫的伪装,她对皇帝的确是真心真意的;当然,只有真心还不够,她还得有智慧,能站在共赢的高度,既能替皇帝着想,又能救安比槐,两全其美。
2、皇帝一边听着,一边欣慰地笑了,皇帝十分赞赏甄嬛的学识渊博和聪慧善言,也为甄嬛的真情所动,将她视若瑰宝。这份心意相当难能可贵,撇开纯元不提,想必后宫诸妃无人能及了。当然,甄嬛也的确当得起。皇帝的赞誉准确中肯,评价一针见血,全然洞穿甄嬛的心思和心意,丝毫都瞒不过他,真是厉害。甄嬛听皇帝如此说,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当然不是因为受表扬,而是因为心意被最希望理解的人所充分理解之后,所产生的满足感,简单说就是“彼此懂得起!“。
3、皇帝接着明示,会重查安比槐一事,保证无一人含冤。甄嬛见好就收,赶紧表态,请皇帝原谅自己刚才的“放肆”,甄嬛越是谨守本分,皇帝就越是喜欢,特许甄嬛在私下以妻子身份与自己谈史论政。甄嬛会心微笑,回应“臣妾不敢”,她并没有因为皇帝的特许而顺着杆子往上爬,她非常清楚,私下以妻子身份与皇帝谈史论政,皇帝既说得也做得,甄嬛做得却说不得。皇帝表示莞贵人不敢,甄嬛可以,身份不同嘛。甄嬛听了会心一笑,皇帝伸手,甄嬛会意起身迎合,坐在榻上回应他,在皇帝面前,自己必会谨守本分,在夫君面前,必定知无不言。二人对视,深情款款。
甄嬛与皇帝之间这种心领神会的默契和心有灵犀的共鸣,很多人求也求不来的,连旁观者都听得赏心悦目,真是羡煞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