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在很早的时候就玩到了接近完整版的《楚歌》,很难得在玩过接近200本之后,还能找回当初刚接触剧本杀时的那种感觉,度过了一整场充满了惊喜和兴奋的沉浸旅程。
古战场的战鼓与风沙
故事开始于楚汉纷争,鸿门宴之后,楚汉双方的局势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一场诡异的和谈将这几位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聚集在了一起。
“如何让玩家在游戏初期快速代入角色?”对于一个历史本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尤其对于横跨了2000多年时间的《楚歌》来说,这部分显得更加困难。
游戏前期的节奏将古战场的还原做得非常到位,仿佛一副厚重的历史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简短的开场阅读之后,沙盘演习的机制部分更加强化了这种感觉。作为男性而言,角色或是以一挡百的将军,或是君临天下的帝王,大部分玩家在机制部分之后,都可以很快代入。
矛盾与成长共存的真实人生
而在简单的破冰机制之后,就是一整段完整的人生回忆。我非常喜欢这种将完整回忆全部交付给玩家的形式,偏古典的阅读方式不仅避免了很多分幕式阅读带来的割裂感,也更容易让玩家带着充沛的感情参与到接下来的游戏中。
然而这种大体量的阅读对作者的写作水平也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非常有幸,《楚歌》的作者不语老师恰好是这方面的专家。不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更能够通过自己渊博的历史知识,将虚构的故事和历史上的大事件完美无瑕地融合在一起。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用自己的文笔,完整搭建了一幅楚汉背景下的宏大世界,在故事中,不论是玩家扮演的英雄,还是出现在故事中的NPC,都拥有自己充满矛盾和成长的一生,甚至是某些作为故事背景板存在的,没有名字的一个士兵、一伙恶匪,都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活灵活现。
阅读完近一万多字的故事,我仿佛已经化身那个时代的一员。
完善平衡又不失个人风格的机制
当然,作为乱系列的传统,我也就不怕剧透地告诉大家了:游戏的后半段,是由一个完整的大机制完全撑起来的。在这个长达2-3小时的机制环节,每个角色或是因爱恨情仇,或者因理想抱负,参与到这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战役之一的楚汉之战。
机制情感本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在人物特点和机制平衡之间做出取舍?楚歌给出的答案是“我全都要!”
机制环节非常平衡,在7人本中平衡每个玩家的体验和胜率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想必在看似简单的技能和胜利条件背后,是无数次辛苦的测试调整。
而每个人物的技能又充满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人物之间技能的配合又和故事中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让真挚的情感不再被战场的血腥残酷所磨灭,反而成为了战场上大放异彩的明珠,甚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最终,故事一定会迎来一个结局,每个人物也会无可挽回地走向各自的命运,充满画面感的结局,描绘了每个荡气回肠人生各自的归宿,给整个6小时的体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当然,游戏最后还有小惊喜,在此就不多说,留给玩家们自己发掘了。
非常感谢《楚歌》的出现,在壬辰红夷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打到过如此完美的机制情感本了。期待作者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