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教育的宗旨是什么。必须在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科学实施课程计划,放在着重培养人身上。决不能做一名目光短浅的教育人,而要把学生终身发展、立志高远、综合素养方面去下功夫。
不可厚非,社会发展的趋势、家长对子女的渴望已经让教育内卷严重,学校办学立足于不断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标新立异,形成了不同体系和不同学说。但是,许多学校仍然无法满足家长及社会的需求,在相互期盼和焦虑中,随大流式地追逐高分数和所谓的高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学校通过课程、活动等等来实现职责职能,但感觉渐渐地,教书成了教师和学校办学的天职,而育人却变得不是那么举足轻重了。当然,学生成绩好、分数高,是大家看得见和摸得着的东西,我们以此作为对学生、对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育人是一个很慢很慢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地形成,这不能说是一种功利性的体现,而是讲现实。
从很多现象来看,我们是否需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走得太急了,是否需要慢下来,让教书育人调换一下,成为育人教书。《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浅显的认识,医者以仁心从医,师者以道心从教。我不知道这种看法正不正确,但是教师必须要培养人道德、品行、立志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让学生精神更加丰满,才能让学生在未来追求自己人生的幸福。
我看过这样一种说法,教育学生不是如何塑造学生,而是唤醒学生。唤醒什么?我觉得要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以仁善之心,立志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可以说,不管将来自己能力大小,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决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自私、功利、脆弱的人。同时,我们也知道,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事,离不开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
育人,家长是首要。我看过一个视频,秦东魁老师讲到家庭教育的道理:“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这句话通俗易懂,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在成长成人的过程中,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莫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今天,很多的家长忽视家庭教育,也有在家庭教育失败中而无奈,不知道怎么办。殊不知,如何教育学生,就要看做父母的怎么去做,从自身去做。简单四个字:言传身教。有的时候,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也很焦虑,往往只看重孩子考试的成绩,想方设法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去思考孩子成绩的起伏是什么原因,其实家长应该更少地关注学生成绩,多在共同成长方面下功夫。我觉得,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
学校在育人方面怎么做。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必须靠教育活动进行。不管是课程的实施,还是活动的开展,让过程变得有目的和意义,要扎实推进。我的浅见,学校必须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书香气息较重的地方,让每个学生有自己正确的真知灼见,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意识。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传统文化里面很多的思想放在当今,都是具有塑形、引正的作用。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成果和探究的同时,把其运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无可厚非,但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将会增加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啦。所以,我们应该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教育活动中来,已开发课程体系的方式,具体分步实施。在教师师德教育引导上,让教师改变观念,明白“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正含义,把育人放在首位。
我越来越认识到,教育首先不是怎样把书教好,而是怎样把人育好。不知道这个观点对不对,这是我的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