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代大学士张英以他高尚的品格书写了千百年来令人传唱不休的故事。
古人因为祖上的基业,因为宅基地的事情,发生过多少恩怨情仇的故事,非打即骂,非闹即吵,写成了中国房产史上的厚黑学。但其中也不乏英明之士,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大智若愚,舍小利而顾大义,传承着一曲精神文明的赞歌。
繁荣传统艺术,繁华戏曲艺术,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继戏曲舞台艺术进校园之后,戏曲电影艺术接踵而至,两者并驾齐驱形同姐妹,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繁荣繁华着戏曲的百花园,书写着万紫千红的戏曲春天。
“《六尺巷》《穆桂英挂帅》《孟母三迁》《同根异果》,咱们学校选择哪一部?”“戏曲进校园”的师傅追问着,中间两部内容我们都比较熟悉,当明白第一个是讲述清代大学士张英让墙的故事之后,我脑里灵光一现,这不正是邻里和睦的表现吗?这不正是永和最好的“和”的精神体现吗?不正是演绎的中华民族核心文化吗?
“同学们,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首诗!”我把诗的内容重复了一遍,然后告诉同学们,这是发生在清代大学士张英家的故事,当因为院墙发生邻里纠纷之后,大学士张英修书一封,缓解了矛盾,解决了纠纷,和睦的邻里,感动温暖着千百年来人的身心。
墙在中国人的心中,是界石,是尊严,是脸面,是不可撼动的基石,多少人为之又打又闹,又有多少人为之献出生命,千百年来一直是困惑在人心头的最大难题。然而张英宰相肚里能撑船,一副弱不禁风的书信,竟能四两拨千斤,化干戈为玉帛,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此乃无形化有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最高体现。
纵观史料典籍,冲冠一怒者大有人在,远的不说,明代镇守山海关的将士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失了脸面,送了江山,蛰居云南一隅,终老一生,此为匹夫之志也。史料中记载,有一个姓蓝的人士,因为球掉落在地上的缘故,不能用手及时的捡起来,便用脚跺,用棒槌打,急的莫衷一是,传唱千古。大怒者送江山,小努者伤脾胃,真正的大过也!
诗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这是说有地位的人,赫然震怒,就可以收拨乱反正之效。一般人还是以少发脾气少惹麻烦为上。盛怒之下,体内血球不知道要伤损多少,血压不知道要升高几许,总之是不卫生。而且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相宜。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站在一定的高度,眼望芸芸众生,看透世间万物,不为名利所缠,不为琐事所扰,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干事,苦也一天,乐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